鹿寮坑為海梨柑之鄉,過往盛產橘子,現在依然有非常大面積的土地仍種植橘子為主。柑橘果園最大的敵人,天牛絕對是數一數二了,去年夏天,我們在果園抓了至少2、30隻的天牛,而其實在這裡,所要面對的天牛還不止一種,其中最主要的多是白斑星天牛跟皺胸深山天牛,而這次要來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皺胸深山天牛。

之前曾經介紹過白斑星天牛,同樣是啃食果樹的天牛,然而農改場只有白班星天牛的資料,要怎麼處理、怎麼預防都還算是有資料可尋,但皺胸深山天牛就不一樣了,等到了果樹被扒皮、挖了超級大洞以後,我們還左思右想,一度誤以為是囓齒類動物的啃咬,直到後來皺胸深山天牛多出沒,才算是認識了這隻啃咬果樹的天敵-皺胸深山天牛。

白斑星天牛和皺胸深山天牛兩種的習性、出沒時間皆不同,光光生態觀察與搞清楚狀況,就耗費了許多力氣。前年在12月就發現了皺胸深山天牛的出沒,讓人覺得很驚訝,因為一般來說皺胸深山天牛成蟲主要出沒的季節約在4月到7月,而今年看來,則是到了2月便發現皺胸深山天牛的出沒。有時候在一棵樹的修枝過程中,就可以抓出四隻皺胸深山天牛!看看果樹這又深又大的洞,也難怪這顆橘子樹奄奄一息了……

皺胸深山天牛屬於大型的天牛族,體色偏向全黑並且帶有漂亮光澤,顧名思義,其前胸表面帶有不規則的蠕形紋路,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兇猛並帶著面具的盔甲武士。雖然名稱有深山,然後卻並不住在深山中,皺胸深山天牛主要棲息在低海拔以下的地區,平地跟山區皆有,主要為夜行性並具有趨光性。觀察天牛雌雄的差異,雄蟲的觸角較長,末四節超越鞘翅的末端,而相比之下,雌蟲的觸角長度則是稍微短於鞘翅末端。觸角可不僅僅是長得長而已,天牛的觸角上具有感覺氣味的器官,可以幫助天牛尋找食物以及幼蟲的寄主,此外,可以辨認雌雄身上的費洛蒙。

天牛為完全變態,從產卵開始,到幼蟲、裸蛹、羽化成蟲為一個循環,為期約一年,而不論是皺胸深山天牛的幼蟲或成蟲,都喜愛柑橘類的果樹,交尾後,雌蟲會在樹幹上產卵,產卵前會先用口器將樹皮要開裂縫,再將卵產於孔洞或裂縫中,一次一顆。卵孵化後,幼蟲便啃食樹幹內部的組織,並將排遺跟木屑推出孔隙外。幼蟲蛀進柑橘樹的樹幹中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在成蟲後啃蝕樹幹出來,並會在柑橘類植物的枯死部位活動,強而有力的大顎會啃食著樹幹,吸取柑橘樹的樹液。天牛的危害會嚴重破會植株養分以及水分的輸送,導致柑橘果樹逐漸衰弱甚至直接死亡,觀察被天牛啃食的樹幹頗面,可以明顯的看到許多長長的隧道,就是天牛幼蟲一邊進食一邊前進的痕跡,也因此,對於友善耕作的農民來說,天牛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剛羽化的皺胸深山天牛顏色為紅色,會在樹洞中蟄伏一段時間,等到身體全部硬化後轉為黑色,為期約一個月,才有能力咬開樹洞到外面來。農民對於天牛的危害不堪其擾,針對柑橘的防治也與時俱進,近幾年農業改良場也研發了友善環境的天牛防治技術,以高壓空氣灌注法,以壓力將蟲體推出枝幹或直接將蟲體擠壓而死亡,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新方法。

在野外中,其實天牛也是充滿天敵的,幼蟲在樹幹中可能會被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也可能被啄木鳥、五色鳥等啄食,成蟲以後外界的天敵就更多樣了,鳥類、蜥蜴、蜘蛛等都是天敵,之所以會在一個地區出現大量同一種的天牛,其實是因為人類的耕作行為,同種類的樹木大量種植,想當然爾也吸引了啃食它的昆蟲出現,農民為了保護自己的果樹必須有所處理,而如果我們在野外中看到天牛,並不需要像在農夫那樣急著移除天牛的存在,相反的,可以趁機好好練習一下自己的觀察力,不同天牛出沒的時間,躲藏的地方都不一樣,各有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