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蟻

  • 作者 徐尉傑
  • 日期 2023.12.05

中文名

黑翅土白蟻

別名

臺灣土白蟻、姬白蟻、大水蟻

科名

白蟻科

學名

Odontotermes formosanus

分佈

廣泛分布於台灣低海拔地區,也有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緬甸、越南、印度、夏威夷。

生態

不完全變態的社會性昆蟲,可分為工蟻、兵蟻及生殖蟻三種階級,主要棲息於地下,在土壤中築巢,巢內通常會有共生真菌,其中也包含雞肉絲菇,會利用泥土建築蟻道方便通行與覓食,是昆蟲界最具創意的建築師。

特徵

  1. 工蟻體長約4 mm,身體呈乳白色半透明狀,頭部為淡黃色圓形。
  2. 兵蟻體長約4 mm,頭部呈水滴狀,大顎發達明顯,且左右不對稱,左大顎內緣具有1顆邊齒。
  3. 生殖蟻體長約9 mm,身體呈現黑褐色並帶有黃色線條,生有2對黑色的翅膀,若加上翅膀長度可達25 mm。
  4. 蟻后體長可達3至6公分。
  5. 胸腹部不具有明顯的間隔,觸角呈念珠狀。

補充

首圖拍攝:徐尉傑

「有大水蟻!快去關燈!」是我在梅雨季的第一場雨時都會說的話,想必也是每個家庭,都曾經有過的記憶,尤其是在晚餐時間,一但失了先機,今晚的菜餚就會加上一些料了。而有趨光性的大水蟻,總會聚集成百上千隻在光源下不停地飛舞,那光影就如同disco球般,瞬間讓房間變成了舞廳。這些巨大的螞蟻,究竟從何而來?一夜過去,如同散場後的舞廳,留下滿地的翅膀,大螞蟻們又去往何處?以及為什麼總是在第一場春雨時分出沒?這些問題一直疑惑著我,在偶然的際遇下,才了解原來大水蟻其實是「黑翅土白蟻」的生殖蟻,而印象中的白蟻是木造房子與家具的殺手,難道這些大水蟻都跑到家具裡面了嗎?來認識今天的主角「黑翅土白蟻」吧!!

黑翅土白蟻的有翅型生殖蟻每到四月會發育完全,只要遇到適合的溫度與濕度,就會開始婚飛,並建立全新的白蟻巢,從外觀觀察可以看到2對黑色的翅膀,因此得名。(圖片來源:Flickr,澎湖小雲雀,CC BY-NC-SA 2.0)

大家印樣中的白蟻,大都是會棲息在木造房屋與家具中,進而造成房屋倒塌、家具損毀,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但「黑翅土白蟻」與大家所認識的白蟻不太一樣喔!主要棲息在地下土壤中的黑翅土白蟻,幾乎不會進入到家中,也鮮少紀錄過造成房屋或家具損壞的情形,反而是會造成農業上的損失。這些在晚餐時間飛進家中且迷了路的黑翅土白蟻,在享受完最後的狂歡後,若沒有及時找到適合的地下土壤築巢,就會死亡,因此若家裡飛進了黑翅土白蟻的生殖蟻,並不用太過擔心,若發現飛進家中的是透明翅膀、體型較小的生殖蟻,就可能是台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那就需要特別注意了!

台灣家白蟻的有翅型生殖蟻,有著透明的翅膀,如果看到家中出現,就要特別注意家具是否住的白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黑翅土白蟻居住在戶外環境,會取食枯木、枯枝落葉及草本植物的嫩葉,在樹幹上也會看到黑翅土白蟻用泥土搭建的蟻道,若樹木是健康的,僅會取食樹皮上的苔癬與樹皮,不會造成樹木的死亡。若要觀察牠們,可以將樹幹上的蟻道扒開,可以看到懼怕光線的工蟻躲藏至蟻道中或縫隙中,片刻後,就會有兵蟻把手在蟻道的開口處。黑翅土白蟻的地下蟻巢可以深達約4公尺,且範圍相當的廣,蟻后就躲藏在蟻巢中,因此要觀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黑翅土白蟻的工蟻與兵蟻,外觀大小差不多,最大的差異就是兵蟻有明顯的大顎。(圖片來源:Flickr,潘立傑,CC BY-NC-SA 2.0)

黑翅土白蟻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農夫,因其會栽培真菌,其中也包括令饕客們嚮往的雞肉絲菇,工蟻們會取食雞肉絲菇的孢子,讓其與植物材料在腸道中混合,排出後堆疊出帶有許多孔隙的球體,就是雞肉絲菇的菌圃,長出的子實體,就成為了人們的餐桌上的美食,當黑翅土白蟻的巢遷移或消失,雞肉絲菇也沒有辦法與其他真菌競爭,很快就會消失,也有研究指出,若黑翅土白蟻長時間沒有取食真菌的菌絲體,該群體很快地也會死亡,是如此的互相依賴的互利共生關係。

大雨後長出的雞肉絲菇,由此可知地下就有黑翅土白蟻的蟻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黑翅土白蟻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負責分解倒木及枯枝落葉,也是穿山甲、老鼠、青蛙、蜥蜴、蝙蝠的食物,又可以產出好吃的雞肉絲菇,因其每年固定出沒的生殖蟻,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是非常好的環境教育教學材料。

小知識

黑翅土白蟻就像個農夫,栽培出好吃的「雞肉絲菇」

雞肉絲菇又稱為「雷公菇」、「雞樅菇」,一種味道鮮美的野生大型菇類,調理出的菜餚總是讓老饕們心之若騖,也因此有不少前輩嘗試著栽培雞肉絲菇,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經歷了多次的失敗,人們才發現,原來雞肉絲菇與黑翅土白蟻有著互利共生的關係,就如同農夫與栽培的作物互相依賴,卻少了對方的幫助就無法生存。

贊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