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黑螢

  • 作者 謝伯鴻
  • 日期 2015.07.01

中文名

端黑螢

別名

節腹端黑螢、小端黑螢

科名

螢科 熠螢屬

學名

Abscondita chinensis

分佈

台灣1500公尺以下山區道路旁。

生態

每年六月中到七月初為其大發生季,雄蟲喜歡棲息於山路兩旁的樹端。

特徵

  1. 前胸背板及鞘翅皆為橙色,鞘翅末端為黑色。
  2. 雄雌蟲皆有翅,雄性具有兩節發光器,雌蟲則只有一節。
  3. 具一對複眼,呈黑色且發達。
  4. 本種與邊褐端黑螢及條背螢相似,但可以由棲地及腹部是否有黑色斑紋做辨認。
  5. 幼蟲和黑翅螢、邊褐端黑螢及大端黑螢類似,但可以利用背部第一節的橘色斑紋區別。

補充

-

每到四月中旬,新竹內灣及大山背等郊山都會湧入大批賞螢的人潮。現在台灣生態旅遊風氣盛行再加上新聞的大肆報導,讓人有種四月沒去賞螢就遜掉了的感覺。筆者因為住在新竹臨山小鎮-竹東,所以每年都會去觀察螢火蟲生態及人類與螢火蟲的互動。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螢火蟲似乎跟賞螢人數成反比,今年去內灣賞螢點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來看蟲的還是看人了。

 

還記得五月初開始進駐自然谷,慶幸著不必到熱門景點人擠人,下班時走出自然教室就有螢火蟲相伴而行。隨著螢火蟲季過去賞螢人潮也漸漸散去,就在螢火蟲話題冷卻之時自然谷又給了我另一個驚喜。某天下班發現自然谷的步道閃起點點螢光,雖然我早就知道一年四季都有螢火蟲可以觀賞,但第一次在非”螢火蟲季”看到那麼大量的螢火蟲還是讓我感到十分的新鮮。不同於四月份黑翅螢偏綠色的亮光,這螢光是偏燈色的,雖然比較暗淡,但感覺很溫暖,再仔細歡察,這種螢火蟲飛舞的位置似乎又比黑翅螢高一些。在我好奇這是什麼螢時,同是工作人員的昭蕊給我一絲線索-幾張清晰的照片。經過比對之後終於幫牠驗明正身了,這位自然谷住民就是端黑螢。

端黑螢是陸生型的螢火蟲,也就是說他的幼蟲時期生活在清澈溪溝旁的潮溼陸地上,而幼蟲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第一節有很大的橘色斑紋。端黑螢除了發出的螢光是燈色的之外,這螢火蟲的體色也是燈色的,並且有對大大的黑眼睛。蟲如其名的,他的鞘翅末端黑黑的,感覺他就像是昆蟲界的文人墨客,用尾巴沾染墨汁在低海拔的山林裡提筆成詩。跟黑翅螢和黃緣螢一樣,公的端黑螢騷包得很。為了讓牠們的光芒更加明亮,他腹部末兩節都發展成可以發光的發光器。但他們的騷包也不無道理,他們必須盡可能的吸引母端黑螢的注意,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牠這蟲生的終生大事。相較於公蟲的騷包,母蟲可就低調多了,只有腹部倒數第二節是發光器,這個特徵是我們辨別螢火蟲公母重要的依據。在跟杰峯大哥聊到這個新發現時,杰峯大哥說自然谷可能有六種螢火蟲。自然谷還真有不少東西等著我去發現呢…。雖然今天晚上已經看不到端黑螢飛舞的樣子了,但現在的我已經開始期待和谷中其它螢火蟲邂逅了。

小知識

賞螢須知

每年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是黑翅螢和黃緣螢的大發生季,因為這兩種螢種在台灣的數量最多,故這一段時間就被稱為「螢火蟲季」。隨著生態旅遊普及,民眾越來越喜歡到山區接近自然。尤其在螢火蟲季時,有螢火蟲山區道路更是塞滿了人。隨著賞螢人數的增長,賞螢品質每況愈下而對螢火蟲造成的干擾也越來越大。其實如果大家都遵守下面原則,就算人多,賞螢的品質還是能維持一定水平。首先,就像聽演唱會必須在開唱前先入場等歌星一樣,我們觀賞螢火蟲的光舞秀時,也應該在傍晚時提早入場,而不是入夜後才湧進步道,這樣可以讓眼睛慢慢的適應微弱光線,如此除了可以看到更多的螢火蟲外,也可以讓散步過程更安全,並且能減少開手電筒的機會。第二,在賞螢的過程,我們應該儘量不使用手電筒,但若為了安全考量而需要使用手電筒時,應在手電筒外圍包上紅色的玻璃紙,因為紅色的光源對螢火蟲的影響較小。第三,有很多人都會想要拍攝螢火蟲,但其實在那麼微弱的燈光下,用一般的手機或相機拍攝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我們一般看到的螢火蟲光軌照是用單眼相機大光圈長時間曝成拍攝成的。因此在賞螢的過程中應該避免使用閃光拍攝,若是為了記錄或教學需要而不得不使用相機,也應該減少單個螢火蟲干擾程度。第四,螢火蟲而破蛹而出時,他的壽命就只剩7-14天而已了。愛他就該讓他專心的完成終生大事,看他們在飛舞時應避免捕捉,倘若看到有人在抓蟲時也應該柔性勸導。最後,為了讓大家能在一個寧靜美好的環境賞螢,我們在賞螢的過程應該儘量保持安靜,若有需要說話時也應該輕聲細語。多為週邊的人和大自然想想,才能讓賞螢之行更愉快。

贊助

參考資料

網站 行政院農委會- 夜間及休閒昆蟲主題館
網站 Maffchiu的部落格

書籍 台灣螢火蟲生態導覽。陳燦榮。田野影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