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蛾

  • 作者 吳佳奇
  • 日期 2021.08.15

中文名

皇蛾

別名

蛇頭蛾

科名

天蠶蛾科

學名

Attacus atlas atlas

分佈

原產地為台灣、東南亞、中國南方、印度、印尼等地區。

生態

食草多種,秋季的終齡幼蟲會結繭度冬,繭期長達60天或更久。

特徵

  1. 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蛾類。
  2. 展翅可達20-30公分。
  3. 雄蛾的觸角呈羽狀
  4. 雌蛾的翅膀形狀較為寬圓,腹部較肥胖。
  5. 前翅先端整個區域向外明顯地突伸,像是蛇頭,有恫嚇天敵的作用,因此皇蛾又叫做蛇頭蛾。
  6. 幼蟲食草多種,江某、茄苳、鴨腳木、蕃石榴、九芎、樹杞等,其中又以江某樹為主。

補充

-

第一次見到皇蛾幼蟲,是在夜觀的時候,大隻的幼蟲啃食著茄苳葉,咖滋咖滋的聲音響亮清脆,讓人驚呼究竟這麼大隻的幼蟲,怎麼沒有被天敵給搬走呢?隔天重回現場,已找不著本來在樹上的三隻皇蛾幼蟲,究竟是跑到哪躲起來、化蛹還是真的讓鳥兒飽餐一頓就不得而知了,在野外,像是蜥蜴、螞蟻、鳥類、蜘蛛、蜂等都是皇蛾的天敵

皇蛾四齡或終齡幼蟲。

仔細觀察皇蛾的幼蟲,綠綠白白的身體,白白一根根的毛,背上的肉棘就像是用衛生紙搓一搓黏上去一樣,看起來很不真實,全身像是裹了白色的粉末,身體上會有隨齡期而增加蠟粉,而在最後末節腹足會有橘紅色環狀色斑,這是四齡、終齡的特徵。去年九月的工作假期仍然炎熱,一整排茄苳樹是志工們乘涼的好地方,這次在樹下發現了皇蛾幼蟲,頭胸腹部的肉棘帶青色、黑色,體色呈現淡綠色,看起來是終齡幼蟲,於是決定帶回去觀察,不久後,皇蛾寶寶就化蛹了。

化蛹前的終齡幼蟲。

皇蛾一年可繁殖兩代,第一代成蟲主要活動於五、六月、第二代則活動於八、九月,並以蛹期越冬,這是部分蛾類、蝴蝶都有的特性,這次帶回觀察的皇蛾幼蟲,從十月化蛹開始等到隔年五月中才羽化,蛹期長達七個月之久!而如果是第一代成蟲,不用過冬的話,蛹期約3週,差異很大讓人驚呼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的神奇調適。

幼蟲吐絲化蛹,包覆在葉片之間。

鱗翅目羽化的時間通常在半夜、清晨發生,這時候相較白天而言不容易被攻擊,趕緊出來,準備求偶、繁殖後代。羽化後,剛出來的成蟲翅膀內還有許多水分,翅膀柔軟無力,待過了一天,皇蛾晾乾翅膀後噴了一些不知名的液體,原來叫做「蛹便」蛹便指的是完全變態類的昆蟲從蛹剛羽化後,排出的少量的液體,鱗翅目昆蟲根據不同的種類,蛹便中也含有各種不同的色素如紅褐、黃褐等。羽化出來的皇蛾美的驚人,這是第一次可以這麼近仔細看看皇蛾身上的紋路。皇蛾展翅約可達20-30公分,翅面呈紅褐色,前後翅的中央各有一個三角形無鱗粉的半透明區域,前翅先端整個區域向外明顯的凸出,形狀像是蛇頭,有恫嚇天敵的作用,也因此皇蛾又叫做蛇頭蛾。

前翅先端整個區域向外明顯的凸出,形狀像是蛇頭,因此又叫蛇頭蛾。

蛾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歷了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要羽化成功並不容易,尤其時間拉得越長,也越有可能在蛹期被天敵給吃掉。而在這次的觀察中,皇蛾繭懸掛在桌上的幾個月都可以聽到蛹的震動,讓人感到神奇。

最後,我們把皇蛾放到鹿寮坑300年的茄苳樹下,讓這隻皇蛾可以順利離開,社區經過的爺爺們說:「喔!這種蛾很常見阿!」雖然他們不知道這叫什麼,但在山上很常看到。整個鹿寮坑內有許多的茄苳樹、江某,這些都是皇蛾的食草,希望今年還能發現其它的皇蛾,感受生命延續的美麗。

小知識

蛾類小知識

鱗翅目為昆蟲綱中物種多樣性很高的類群之一,台灣已知鱗翅目有4700多種,其中蝴蝶僅400多種,其餘均屬於蛾類。學界對於蝴蝶研究相對透徹,但對於蛾類,卻仍有許多不了解,像是許ˋ多有拉丁學名、沒有中文命名,或是食草、生活史不明,甚至待發現與定名。

有些人說,漂亮的就是蝴蝶、比較醜的是蛾白天出現的是蝴蝶、晚上出現的是蛾。看完這次介紹的皇蛾,想必大家可以理解這之中存在著許多的誤會吧!特生中心在Facebook上成立了「 慕光之城-蛾類世界 PART 2  」網路社團,想要認識蛾類、辨識或分享蛾類的時空資訊,可多加使用。

贊助

感謝行政院環保署補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