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座落在新竹縣芎林鄉的鹿寮坑中,這裡山勢陡峭卻不高,前人不辭辛勞開闢出耕作土地,從早期的茶葉產業,到後來被稱為「海梨柑之鄉」的柑桔產業。孕育一代又一代的客家風情,勾勒出自然與農村相依的地景。近年,食品安全、友善環境、永續發展等議題受到重視,我們團隊在鹿寮坑嘗試進行柑橘園的友善環境耕作,透過生態觀察搭配不施農藥、合理施肥管理的方針善待環境,讓許多動植物與昆蟲能夠與共同使用這片土地,隨著做法改變,生物多樣性也逐漸提高,尤其是昆蟲,其中在柑橘園很常出現一種昆蟲,全身翠綠,被著帥氣尖角,但農民都不喜歡,牠就是角肩椿象。
角肩椿象喜歡棲息在樹上,牠就像身穿迷彩的軍人,翠綠外表幾乎完美的潛藏在柑橘樹葉中,不過仔細觀察仍能在柑橘樹的枝葉間或未成熟的幼果上發現牠的蹤跡。除了鮮豔的翠綠色和奇特的尖角,牠作為椿象家族的一員,也具有吸管般的刺吸式口器,連接於頭部前端,平時藏於身體下方,常聚集在柑橘果蒂周圍吸食果實。
有趣的是,吸食果實對角肩椿象來說不僅僅是食物,更是繁衍後代的必要條件,根據文獻指出,牠在交配後必先吸食果實汁液才能產卵,假如吸食果汁的機會不多,產卵期則會延長。
角肩椿象屬於不完全變態,也就是從卵、若蟲到成蟲的成長不會經過蛹期。若蟲分為一到五個齡期,全期約36∼68天,從二齡便開始開始吸食柑橘果實汁液,經過各齡期成長,最後變為成蟲繁衍下一代。
每年五月後,隨著天氣回溫,越過冬的角肩椿象成蟲逐漸活躍,成蟲在氣溫高活動力強,可在柑橘樹葉片與果實上發現,這時間亦會開始交配產卵,他們一生可交尾一次以上,卵大多產在葉片,一年可以繁衍二到三世代。在清晨、下雨後氣溫較低時活動力差,不太飛行,更常是靜止不動,這時我們可以方便觀察或捕捉,此時若蟲或成蟲受驚嚇時,會分泌臭液驅敵,但分泌臭液個體會容易提早死亡。直到秋冬季來臨,氣溫開始降低,十月後羽化的成蟲需要開始儲存能量,準備潛伏越冬,直至隔年春季後開始新一輪的生態循環。
像角肩椿象這樣植食性的昆蟲容易造成是柑橘果園經濟上的危害,棲息在果樹上吸食果實汁液攝取生命能量,被吸的果實常常等不到成熟而提前落果,讓農民飽受經濟損失,成為不樂見的昆蟲之一,在實務上常使用農藥與其他病蟲害一起防治,此舉雖然守護農民經濟利益,卻容易失去了果園豐富的生機。在友善耕作中,角肩椿象雖然對作物有危害,但也是環境的一環,牠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例如蜘蛛、螳螂、鳥類等捕食者,根據研究,角肩椿象在卵期會有四種卵寄生蜂寄生,卵塊被寄生率高達71%,卵粒被寄生率為57~100%,對友善耕作的農家來說,表示卵寄生蜂對角肩椿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夠守護作物,同時兼顧生態的永續發展。
然而並不是所有椿象都是像角肩椿象都是植食性,根據記載,不同種類椿象食性也不同,除了吸食植物汁液的植食性,還有吸食獵物的捕食性、雜食或吸食腐爛生物汁液的椿象,也有以真菌為食,甚至少數會吸食人血。
至此我們可以了解,僅僅是椿象在生態中就如此豐富多樣,而大自然還有許多驚喜等著我們一點一滴的去探索。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發展快速的現今,使我們能更加便利的認識周邊的生態,邀您一起拿起手機,善用拍照與網路搜尋,從家中的陽台盆栽觀察,到路邊的野花小草,或許能讓您有驚喜的小發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