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吳佳奇
  • 日期 2021.03.16

中文名

別名

護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

科名

十字花科

學名

Capsella bursa-pastoris

分佈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路旁、田野及荒地。

生態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花期2-5月,果期3-7月。

特徵

  1. 一、二年生草本。
  2. 全株被有不甚明顯的單毛或星狀毛,莖直立。
  3. 二到三月間開白色小花,總狀花序,花多數,十字形花冠。
  4. 薺有根生葉及莖生葉的區別,前者呈羽狀深裂,較長而大;後者呈披針狀,葉緣有稀疏鋸齒,且較短小。
  5. 種子橢圓形,黃褐色。
  6. 角果呈綠色扁平倒三角形,頂端中央部分內凹。

補充

-

土壤本身就是種子庫,當天氣回暖、春天的到來,雨水幾波過後,常常可以發現路邊長起了各式各樣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彷彿轉瞬間出現,今天想要跟各位介紹的,是即使只有少少的土壤、路旁或荒地,都能見其蹤跡的薺(菜)。

在荒地、柏油路邊都有機會能見到薺菜的蹤跡

第一次發現薺是在周邊的碧潭國小,一整片草地上穿插著不同種類的雜草,其中出現了幾株纖細、直立的植株,愛心形狀的構造特別小巧可愛。原先還以為綠色愛心是這株植物的葉子,等低下頭來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這「愛心的小葉子」其實是植物的果實,因為呈現倒三角形、又扁扁的,才被我們誤以為是植物的葉子。薺的學名是 bursa-pastoris ,源自拉丁語,有「小盒子」、「牧人的錢包」的意思,觀察薺菜三角形的果實,就能略懂為什麼會這麼命名了。

薺菜的角果。

查了資料以後才知道,薺為十字花科薺菜屬植物,因為是可食用的野菜,所以一般人也習慣稱之為薺菜。薺起源於東歐小亞細亞,為外來歸化的雜草,現在台灣各處可看到,低、中海拔等草地、空地,甚至是水泥與柏油路的縫隙處,都可觀察到它的出現,可見薺對環境的要求真的不多。除了一開始把果實誤認為葉子外,薺菜本身就具有兩種葉子,底部的根生葉叢生,羽狀深裂,在土壤底部呈現平面展開;另一種為莖生葉,沒有葉柄、呈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

薺菜的兩種葉子。

薺菜的花期為冬季末到春天四、五月,這個時候生長得很好,而到了夏季就枯萎,留下種子存於土壤之中,等待明年適宜的季節再次發芽。因此,此時剛好是可以好好觀察薺菜的季節,超級超級小的小白花、倒三角狀似愛心的果實、葉子,或者想嚐嚐看,現在正是時候。小巧可愛的小白花,放大來看,可以明顯看到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徵,四枚花瓣排列成十字型。

薺菜花朵為四枚花瓣排列成十字型。
薺菜的三角形角果,內有種子約20-25粒。

我們愛吃的蔬菜中,有很大部分為十字花科,而野菜與市面上的蔬菜,差別在於是否利於繁殖、好不好吃、產量大不大……等因素。薺菜不論是種子、葉和根都可食用,也有利尿、消腫、清熱等功能,但孕婦不宜。在中國常被用來作為餃子、餛飩的部分材料;而在日本,也有將薺菜作為正月初七(人日)七菜的其中一種,人們在這天吃七草粥,相信會帶來健康與長壽,因此這天也被稱為七草日,櫻桃小丸子也吃過春天的七草粥唷!

但在野外,想摘採薺菜烹煮佳餚並不容易,因為每株薺菜的葉子不多,連根拔起讓人於心不忍,心想要讓它繼續繁殖下去,因此筆者只拔了幾株入湯來嚐嚐這野菜的滋味。如果想要炒菜,可能需要摘採很大量的葉片,洗淨、整理、炒食,最後只有小小一盤,也消除了筆者想炒盤薺菜的念頭。

春天,是萬物甦醒的季節,這個時候也是新手最適合進行自然觀察的季節,很多人認為,自己生活在都市裡,並非住在郊區、山區,所以能認識的生物並不多,但其實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許多生命正悄悄發芽、茁壯;如果有興趣,不妨觀察下腳邊的雜草,也許會發現多許多有趣的故事!

小知識

十字花科小知識

十字花科的學名為Brassicaceae,是植物中最繁盛的科之一。此科約有330個屬(genera),約 3,700 餘種 (species),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具有多樣化的種類。主要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單葉或羽狀複葉,一般為互生,少數對生,不具托葉。花兩性,大都呈十字對稱,花萼4片,花瓣4枚(少數無花瓣)。

十字花科種類最多,例如花椰菜、大小白菜、青花菜、蘿蔔等等。十字花科植物中有很多是一般人經常食用的蔬菜,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酚類化合物 (phenolic compounds)、多種維他命、纖維、水溶性醣類、脂肪、及胡蘿蔔素等。十字花科的蔬菜也被公認具有化學保護作用,能幫助清除自由基、防止氧化損傷,防止低密度脂肪酸氧化、保護心血管、防止 DNA 損傷、及預防癌症。

贊助

感謝行政院環保署補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