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路邊,雜草蔓生的荒地,都有機會找到火炭母草。紫紅色嫩莖,葉面上的V字型斑塊,都是它明顯的特徵。火炭母草是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可蔓延達數公尺,常在地面匍匐生長或攀附其他植物,通常以群落方式出現。它有近30個俗名,其中較常聽到的是冷飯藤、清飯藤或剩飯藤。為什麼名字裡面都有飯呢?原來是火炭母草的點點白色小花,遠看像是黏在枝條上的米飯,或是不小心傾倒在地上的點點飯粒,因而得名。
火炭母草全株可食,是民間著名的草藥。取根部和雞肉或豬肉烹煮燉湯,是民間常使用的轉骨藥方;將葉片煎煮、搗汁,則被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緩解發燒或腹瀉等症狀。火炭母草除了被當作藥材,帶酸的味道,也是獨具風味的野菜,更是野外救荒的良好食材。取火炭母草的嫩莖及葉,煮茶、煎蛋或炒等烹調方式都適合,若想去除酸味,可先川燙後再行料理。成熟的黑色果實,外圍呈現半透明狀,小巧可口,嘗起來有股淡淡的酸澀味。在過去食物匱乏的年代,出外放牧或務農時,只要看到火炭母草,就代表有零嘴可以享用,不妨詢問家中長輩有沒有這樣的兒時記憶。除了直接吃,果實亦可和生米一起烹煮,味道清香甘甜,頗具滋味。
被稱作野菜的植物,和市面上常見的蔬菜相比,風味較為特殊,吃起來帶著一股「草味」,或是味道酸澀,甚至略苦,讓不少人卻步。但近年來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頻傳,氣候條件改變,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關注起野菜。它們生命力旺盛,對於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強,不需要悉心照顧即可收成,被看作未來餐桌上的新選擇。而且,有的野菜更是蘊含著超乎想像的營養價值。以今天介紹的火炭母草為例,根據花蓮農改場2020年發布的研究彙報《宜花地區野菜資源盤點與營養價值初探》指出,火炭母草的維生素C含量是檸檬汁的5倍;蛋白質含量和一般蔬菜相比,也在平均值之上;葉黃素含量更是高於一般常食用的綠色蔬菜,很驚人吧!
台灣野菜種類繁多,像是阿美族就有悠久的野菜採集文化,食用的野菜種類多達200種,取用的部位包括根、莖、花、葉、果等,只要可食用的部分都不會浪費。種類從常見的昭和草、掛著黑色果實的光果龍葵、隨處可見的大花咸豐草等,到最具代表性的「十心菜」,取植物嫩莖未纖維化的部分食用,包括黃藤心、林投心、芒草心、月桃心、檳榔心、山棕心、甘蔗心、鐵樹心、椰子心和台灣海棗心。只要懂得處理方式和烹調方法,野菜其實別有一番滋味!若有機會在市場的攤販看到野菜,不妨嘗試看看。若想體驗野外採摘的樂趣,務必確認該土地的使用狀況,例如周邊是否有噴灑除草劑、農藥或其他汙染源存在,再行取用以確保自身安全。
除了人類會食用野菜,別忘了這些植物也是許多野生物的食物和棲息地。本篇的主角火炭母草就是紅邊黃小灰蝶幼蟲的食草,雌蝶會將卵產在火炭母草的葉下表面,待幼蟲孵化,即可大快朵頤。當我正翻著葉子尋找幼蟲的蹤影時,才剛蹲下來,就看到葉尖上有隻葉蜂駐足。再往旁邊翻找,則看到一隻蜘蛛和瓢蟲躲在葉柄之間。親近自然沒有想像中困難,走在路上如果看到火炭母草,不妨停下來仔細觀察,或許意想不到的驚喜等你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