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外走動時,你是否有被藤蔓糾纏的經驗?有些藤蔓帶著尖刺、倒鉤,一不小心還會勾破我們的衣服。或許你遇到的就是菝葜科的植物也說不定!查詢台灣物種名錄網站,此科有31種植物,在自然谷則可以找到其中的五種,分別是平柄菝葜、假菝葜、菝葜、光滑菝葜、臺灣菝葜,這次要介紹的是目前正值花期、熱情綻放的假菝葜。
先考考大家,「菝葜」兩字該怎麼唸?依照我們按照偏旁字選讀音的習慣,可能讀作「拔契」,其實正確的唸法為「拔掐」。但是「葜(ㄑㄧㄚ)」這個字有時無法在注音輸入法找到,許多人會用「契」字代替,因此許多書籍、網站可見到「菝契」的寫法。也因為筆者以前最早讀到的資料也寫作菝契,到現在仍改不了口,唸成菝葜總覺得有些拗口。
這次要介紹的假菝葜算是菝葜科裡相對友善的一種,文獻描述它的特徵時,會寫成「散生短鉤刺,偶無刺」,在自然谷步道旁看到的假菝葜幾乎沒什麼刺,摸起來很光滑。然而生長在入口處蓄水池的菝葜就一點都不親切,藤蔓上又粗又尖的鉤刺絕對能讓你印象深刻,這也是我們希望進入自然谷的人可以穿著長褲包鞋的原因之一。
親切友善的假菝葜。
假菝葜的花型很特別,看起來像是許多向外綻放的球型煙火,顏色也是煙火常見的紅色、黃色,挺有祝賀新年的意味。假拔葜的圓錐花序由數個圓球狀的繖形花序所構成,每個繖形花序又是由10~25朵小花組成,形成花團錦簇的生殖枝。然而菝葜科實屬雌雄異株,雌花具有一枚三裂柱頭,雄花則具有六枚細長的花絲,因此不一定能在曾經繁花盛開的區域找到果實,也許我們看到的全都是雄株。
假菝葜的圓錐花序。
繖形花序隨著時間開放,如同高空煙火。
假菝葜的應用方式和其他菝葜科植物相仿,全株都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嫩葉可以直接煮食,就算是難以入口的革質葉片,也能曬乾泡茶喝,或是當成野炊的臨時餐具。根部可萃取出紅色系的染料,是泰雅族與布農族用於織染的染料植物之一。成熟的紫黑色漿果亦可食用,據說有淡淡的甜味,但有柿子的厚澀感,這就要等到夏季的結果期時才能驗證了。
假菝葜的葉片不小,還可看見明顯的脈。
要找到一株葉片完好無缺的假菝葜非常困難,經常有不明外力造成其部分枯黃、破損,讓人不禁猜想是不是有什麼動物會啃食它們的葉片。果不其然,琉璃蛺蝶最愛的就是菝葜科的植物(以及百合科的台灣油點草)!琉璃蛺蝶的成體曾被自然谷的工作人員目擊,可惜沒留下蝴蝶及幼蟲啃食葉片的畫面,下次可要好好翻找。
琉璃蛺蝶成蟲。圖片來源:flickr_孫鋒 林(CC BY-SA 2.0)。
農曆新年將至,此時想在自然谷找到色彩鮮豔、喜氣繽紛的植物可不容易,假菝葜為時不長的花期就像是煙火一樣,短暫、攝人。新的一年就用這種頻繁卻不凡的植物祝賀各位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