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每次離開自然谷時,長褲上總黏著某種植物的種子,看起來像是瘦長的綠色穀粒,如果不仔細剝,還會殘留一小截在布料上,簡直比大花咸豐草還要難纏,查閱相關圖鑑後,才知道是一類叫「牛膝」的植物。
花梗上的牛膝果實,容易沾黏在衣物上。
在台灣可以找到五種牛膝屬植物:土牛膝(台灣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var. rubrofusca (Wight) Hook. f.、印度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 var. indica L.)、牛膝(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日本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var. japonica Miq.)、柳葉牛膝 Achyranthes longifolia (Makino) Makino,上述土牛膝及牛膝分別有兩個變種。要區別以上的五種,可從葉形、絨毛及退化雄蕊著手,但與其它莧科植物一樣讓人苦惱。莧科植物的花通常很小,牛膝的花也不常看到其綻放,因此很容易誤判。目前自然谷內可找到牛膝及柳葉牛膝兩種,炭窯前各有一小族群,而在林相鬱閉的深處尚未發現。
快速分辨五種牛膝的檢索表。
從葉形比較,牛膝(左)與柳葉牛膝(右)有明顯差異。
有一種菊科植物「羊帶來」,長滿倒刺的卵形果實經常黏著於動物的毛皮上,起初我以為牛膝也是相同的命名邏輯。但其實牛膝的命名來自於它的外型,不管是哪一種牛膝,它的莖節都有明顯的膨脹,看起來就像是牛的膝關節。
柳葉牛膝的膨脹莖節與黃牛膝關節的比較。黃牛照片來源:flickr_昇典影像 www.dantw.com(CC BY-NC-ND 2.0)。
除了膝關節之外,牛膝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佈滿小花的花梗。準備開放的花朵會與花梗呈垂直狀,而進入結果階段時,花苞則會平伏花梗。此時你走過牛膝叢,殘留著苞片的果實便會黏在長褲、布鞋上,隨著你的腳步擴展勢力範圍。
不同時期的牛膝花梗比較,左圖為準備開花,右圖為正在結果,剝開枯黃的苞片可找到果實。
牛膝的藥用部位為根部,藥典提到的功效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用於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等。牛膝也是山林中可用的野菜之一,食譜建議可採集嫩莖葉直接炒食或煮成蛋花湯,沒有提到其它備料工作,或許是因為沒有其他野菜的苦澀。
對於西洋香料較為熟悉的人,可能會以為本篇介紹的是「牛膝草(神香草)」,牛膝草是一種有薄荷味的唇形科香草,也是歐洲廣泛種植的庭園植物,可用於生菜沙拉及肉類烹調。然而若搓揉牛膝的葉片,則沒有任何特殊香氣。同名異物及同物異名的狀況經常出現在生物命名,以拉丁學名查閱生物資料,比較不會出錯。
根據2015~2018年委請生態調查公司所執行的植物調查報告,自然谷內有375種維管束植物,其中包含了柳葉牛膝,而牛膝並未列在該份名錄當中,或許是遺珠之憾,也可能是近期不明的原因由其他動物不小心帶來的。一個地區的生態樣貌不可能始終如一,也許在我們尚未注意的小細節上悄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走走,自然谷總有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