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角鬼面蛛

  • 作者 謝伯鴻
  • 日期 2019.08.29

中文名

雙角鬼面蛛

別名

-

科名

鬼面蛛科

學名

Deinopis bicornis

分佈

廣泛分佈於全台山區,但數量稀少。

生態

捕食昆蟲的方式相當特別:以最前方四肢抓住捕捉網,待獵物經過時以拋網的方式罩住獵物。雌蟲產卵時會於枝條上結簡單的絲,卵囊圓球狀垂掛絲上。

特徵

補充

首圖由吳憶麟攝影。

自然谷在2011年設立環境信託後,為了解棲地生態環境,聘請了專業人士或團隊進行多次的生態調查,經調查發現自然谷這塊小小的棲地竟擁有130種以上的蜘蛛。記得2016年自然谷開設「八腳獵人」蜘蛛課程時,徐瑞仙老師(同時也是自然谷蜘蛛資源調查負責人)興高采烈的與大家分享他前幾天在自然谷探勘的大發現「雙角鬼面蛛」。

「跟你們說,前幾天我來自然谷場勘時,竟然發現台灣極少見的雙角鬼面蛛喔!牠跟一般織網等蟲子上勾的蜘蛛不同,牠會將網拿在手上,等待蟲子經過時快速將網罩在獵物身上,十分特別。」聽老師生動的介紹,讓我們更想見到牠的廬山真面目,直嚷著請老師帶我們去找蛛呢。

雙角鬼面蛛有對與其它眼睛不成比例的大後中眼,這使牠看起來很有精神,搭配頭部前端兩個角突及大大的上顎,組成牠有趣的臉,有人說像長了雙角恐怖鬼臉,但我倒認為牠長得有點像外星人,蠻可愛的。當我們看到牠時,牠正用前肢抓著織好的網,靜靜的等待獵物經過,有時候前肢會微微動一下,讓網張開一點,就好像是同一個姿勢擺太久,藉機伸展一下解除疲勞。


雙角鬼面蛛有對大大的眼睛,長相十分有趣。(攝影:吳憶麟)

雙角鬼面蛛不同於一般織圓網的蜘蛛架起牢固的結構絲,牠在織網時,感覺上只用幾根細絲固定自己而已。相較起來,牠手上拿著的吃飯傢伙可就費心多了:蛛絲膨鬆粗厚如棉絲一般,據文獻指出這種棉狀的蛛絲具靜電性、糾纏性及親水性,獵物附肢上的棘刺或剛毛很容易勾纏到,因此被罩到的昆蟲可說是插翅難飛、不過這樣的網也有個缺點,就是碰到水時會變成糊糊的,反而不利於捕捉獵物。牠在織捕捉網時,會將絲織在牠的結構絲上,粗估織一個網需要花費30-35分鐘,織好後就會轉身用前面的四肢將網拿起,有時還會像測試一樣拉一拉。而在拉撐時網會呈現漂亮的同心菱形,除了膨鬆的棉絲外,網中還有四條支撐網形的縱絲,由於質地膨鬆,就算收起來時也可以明顯的看到前肢間的白色絲帶。當牠們在狩獵狀態時,會將網放在頭前,然而有趣的是當牠們在休息時,就會把網放在腹部下段的位置,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罰跪撐水桶一樣,撐累時會偷偷放下來……。再仔細看觀察,你會發現其實牠不止前方四肢持捕捉網,牠還很巧妙的在網子末端拉出「π」形的絲線連結到第三對足。雖然個人觀察還不充足,不知道用意為何,但個人猜測可能是做為輔助,在前兩對足罩到獵物瘋狂打包時,利用第三對腳穩住網子。


雙角鬼面蛛的捕捉網很膨鬆,就算是在收合的狀態還是很明顯。(攝影:徐瑞仙)

為了了解更多自然谷夜間生態,在2017年時我持續在自然谷做了每月一到兩次的自然谷生態觀察,在某一次的夏夜,很幸運的與生態友人吳憶麟再次發現這種蜘蛛。這種蜘蛛生性神秘很難發現,牠的現蹤對研究蜘蛛的友人來說真是天大的喜事,就看他拿起單眼相機瘋狂拍照,我則在旁邊幫忙,順便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好好觀察到牠,看到牠待命的狀態、休息的狀況,微微伸懶腰調整網子的狀態,由於我們拍到的這一隻感覺是公蛛,還有很多特徵沒有觀察到:聽說雌蛛在產卵時會於枝條上結簡單的絲,將圓球狀的卵囊垂掛絲上;此外牠們好像還會依據補到獵物的體形、狀況、活力而採用不同的策略。真的很期待還能在自然谷發現牠,觀察牠的各種樣貌。


期待在自然谷再次與牠相見,有機會觀察牠各種樣貌(攝影:吳憶麟)

小知識

蜘蛛的眼睛

由於蜘蛛的外形與昆蟲頗為相似,因此常常會被小朋友認作昆蟲的一種。然而蜘蛛除了身體的節數及腳的對數與昆蟲不一樣外,還有一項非常大的差別喔!不像昆蟲擁有複眼,蜘蛛的眼睛都是單眼,蜘蛛擁有八隻單眼,據說這八隻單眼還有明確的分工,有些用來白天視物,有些則是夜晚看東西。不過也有些例外,部分種類的蜘蛛只有兩隻、四隻或六隻眼睛,而有些長期居住在洞窟的蜘蛛種類,眼睛甚至因為不常使用而退化不見了。雖然有那麼多隻眼睛,但牠們的視力差距非常大,有些只能看到得光暗及移動中的物體,有些則可以精準的辨認物體的形態及距離。而蜘蛛的眼睛除了能幫助蜘蛛看東西外,它也是人類分類蜘蛛重要的依據,我們會透過它的排列形式及大小比例不同將牠們分類在不同的類別喔。

贊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