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殼花

  • 作者 洪
  • 日期 2019.06.25

中文名

龜殼花

別名

烙鐵頭、原矛頭腹

科名

蝮蛇科

學名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分佈

中國、台灣等東亞地區附近,活動範圍可由平地至海拔兩千公尺。

生態

廣泛分佈於全台中低海拔地區。棲息於丘陵等淺山環境,也常出沒於耕地、果園等,喜歡捕食鼠類等小型動物。

特徵

  1. 頭部大呈明顯三角形、頭頂常有斑紋分布。
  2. 體背以褐色或紅褐色為主。
  3. 頸部至尾部有大小不一的菱形深褐色斑紋。

補充

首圖由洪碩辰拍攝。

隨夏季到來,各種動物逐漸開始活動。端午節一直是象徵蛇類開始出沒的節日,不僅有飲雄黃酒驅蛇的習俗,特有生物中心也每年進行「端午節蛇類大調查」,以便了解瞭解台灣爬行動物現況。筆者於端午後的兩天前往自然谷夜觀,正巧碰上了淺山地區最常見的蛇類之一「龜殼花」。

若想快速的找到目標生物,那便需熟悉該物種活動的習性,如此就能大大提升成功機率。如赤尾青竹絲是樹棲蛇類,而龜殼花則是地棲性,一般活動於地表附近,以鼠類及蛙類等小型動物為食。筆者與夥伴在自然谷的一處水域旁觀察蛙類時,正巧發現一隻龜殼花默默潛藏於旁邊的枯枝中,也許是想來到蛙類聚集的水邊飽餐一頓吧?


龜殼花靜候於水邊枯枝落葉中,似乎等待著飽餐一頓,深咖啡的體色讓人難以發覺。攝影:洪碩辰

龜殼花是台灣俗稱的六大毒蛇之一,是典型的蝮蛇科毒蛇,屬於出血毒。可以看到牠有明顯的三角形頭部,也因此蝮蛇科蛇類在中國常被稱為「烙鐵頭」、「矛頭蝮」。

若仔細觀察上方照片,更可看到龜殼花眼睛前方有兩個小孔,其中較大的便是俗稱的「頰窩」,能讓蛇類感知周遭熱源,是夜間獵食內溫動物(如老鼠)的一大利器。另外不時伸出搖擺的舌頭,則是為了沾上空氣中的氣味分子,讓蛇類能「舔」到空氣中的氣味(實際上是將氣味分子放入口腔中的犛鼻器來感知,舌頭本身並無感覺),也是戶外生存的一大武器。


蛇類吐信的動作,其實是在偵查周遭環境氣味,從上方可明顯看到三角形的頭部。攝影:洪碩辰

在曾紅極一時的網路文章「你所不知道的台灣6大毒蛇真面目」中,龜殼花被作者評為危險度第一。但這並不代表龜殼花就對人有很高的攻擊性。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述,龜殼花在台灣的分佈十分廣泛,經常出沒於淺山村落,因此遭遇機率自然也高。再加上龜殼花的性情的確沒有其它蛇類溫和,故遭到騷擾時反擊的次數也多。不過只要注意不輕易進入到樹叢及草叢,隨時用棍棒打草驚蛇,還有絕不動手捕捉、惡意騷擾蛇類,就可大幅避開危險。

也希望家住郊山的朋友們多多注意,盡量避免家中有能讓蛇類進入的縫隙,也要處理好食物與垃圾,以免造成老鼠孳生吸引蛇類前來。正如許多單位宣導的一樣,危險的並不是蛇類,而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與牠們相處。龜殼花的易見度,倒也讓牠成為我們在做導覽解說時常介紹的重點生物之一。


背上深褐的花紋,是龜殼花的典型特徵。攝影:洪碩辰

龜殼花在台灣原本屬於保育類之一,但農委會於去年六月時的會議中,將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等蛇類與其它五種動物,從保育類降級至一般類。雖說政府表示有調查資料可佐證,這些被除名的物種族群數量已逐漸恢復,不再是需要特別保護的等級。但此舉仍造成大量關注環境及生態的民眾有所質疑與擔憂。一是懷疑被除名的動物族群量實際未達到研究資料中令人安心的數目,二是擔心如毒蛇等一般民眾害怕的動物,在被除名後,將失去保育類的法律庇護,更可能遭到惡意之傷害。


蛇類在警戒狀態時,會將前半段盤起,以便隨時逃跑或作出禦敵動作。攝影:洪碩辰

但也許就讓我們樂觀點,相信如龜殼花等動物的族群數量是真的有恢復吧!也期望我們的野生動物保育法與相關法規能更加完善,保護更多我們想珍惜的生物,並透過環境教育化解大眾的誤解,也期待下次能再見到更多的蛇類夥伴。

小知識

龜殼花家族

在台灣,名字中有「龜殼花」三個字的可不只本文中的龜殼花喔!除了龜殼花外,另外還有擬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又稱瑪家山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共四種蛇類名字中都有「龜殼花」。其中只有擬龜殼花是無毒蛇。而阿里山龜殼花和菊池氏龜殼花都平常都較難見到蛇,也是拍蛇者們的夢幻物種之一。下次若又聽到看生態的朋友提到「擬龜」、「阿龜」、「菊龜」,應該就知道是指誰了吧?有興趣的夥伴也可以仔細觀察該如何辨認牠們的不同喔!

贊助

參考資料

書籍 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向高世、李鵬翔、楊懿如。貓頭鷹出版社。
書籍 蛇類大驚奇。杜銘章。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