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夏天,自然谷步道旁開起了一串串白色的花朵。住在農村的長輩對這種植物一點也不陌生,知道他的嫩莖可以煮食、花可做成糕點,果實可以當花材葉子可以拿來編竹籃草蓆,甚至連種子也是『仁丹』、『口味兒』等藥品的原料。零零總總說了那麼多用,你猜出他的名字了嗎? 沒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自然谷住民就是月桃。
端午前夕,鄉下的婆婆媽媽們忙著收集整理竹籜準備包粽子。除了竹籜之外,其實也有不少人利用處理過的月桃葉當粽子的包材。身為薑科的月桃帶有淡淡的薑香,因此用月桃葉包出來的粽子經蒸煮後香氣十分誘人。有時甚至在蒸煮的過程中就已香氣滿室讓人口水直流,眼巴巴的望著蒸籠迫不及待的想大快朵頤!採集月桃葉的人可能都過有要徒手採他的葉子卻扯半天扯不下來的經驗。因為月桃的纖維強韌不易斷裂,在古早時候人們就利用曬乾後葉鞘編製繩索或草蓆。甚至在原住民部落,月桃葉鞘經過耆老的巧手搖身一變成為美觀精緻的器皿、籃子。而在吳雪月「台灣新野菜主義」一書中提到,在早期醫療未發達的年代,長輩們還會讓小朋友食用月桃心以驅除肚中迴蟲。月桃除了莖、葉、花、果實都有用處之外。月桃子更是廣用的藥材,同事在研讀月桃種子的功效後,直說要去採一堆月桃子給我吃,因為他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我第一次認識月桃是在樹木學實驗室學長的桌上,記得當時走進學長的實驗室映入眼簾的是桌上滿滿的植物果實,匆匆一瞥後我的目光馬上被插在玻璃瓶內的紅色小燈籠所吸引。仔細端詳瓶中的小物:外型像傳統的圓型燈籠但上面紋路是縱向的,有些燈籠裂開了露出裡頭一粒粒藍灰色但附有白膜的珠珠。詢問學長後得知這就是月桃的果實,他的造型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在野外碰到他時便感覺十分親切。有人說月桃的外型和野薑花十分相似,其實只要仔細觀察,便可分辨出他們。野薑花的花像是白色的蝴蝶在葉上飛舞,而月桃的花序像下埀的白色葡萄,有人說他像一串藝術鈴噹,也有人說是一串放大的米粒。當月桃花開時會露出鮮黃色帶有紅點的唇瓣,盛開的唇瓣簡直就是停機坪上明顯的記號,引導蟲子順著唇瓣鑽入花中。同事說他曾經忍不住湊近花朵細聞,沒吸多少香氣,反倒是吸到了不少蟲子。月桃原本有3枚雄蕊,但其中2枚已經變成花瓣狀只剩下1枚雄蕊具有可孕性。而在月桃和野薑花沒開花時,也可以利用葉子的特徵分辨出兩者的不同。野薑花的葉子通常比較直立,不像月桃常常霸氣的橫披路旁,另外月桃的植株比較大葉子顏色也比較深。下次有機會到郊山或是自然谷時,不妨駐足觀賞,感受一下兩種植物的差異。也許你也會像我一樣,被這兩種植物深深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