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人數:1256
目標:$20,000,000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經理事會及會員大會同意,
將提撥500萬元捐助成立基金會。
感謝各界的支持,我們很開心在這裡正式宣布:
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籌募基金2千萬元已經全數募得!有這2千萬,我們將可向農委會正式提出申請成立農業法人基金會。
這3個月以來,環資收到超過1250筆來自民眾和企業、金額2千萬的捐款。如此令人振奮的氣勢也為台灣環境運動史立下新的里程碑。
從今天起,我們會加緊腳步,開始下一階段籌備的行政程序,若您仍然願意支持我們「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的理念,歡迎您繼續捐款支持我們。
超出2千萬的部分,我們將持續地投入環境保護的任務,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妥善運用每一分捐款。
再次謝謝每個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的朋友,因為有您,讓台灣的環境獲得妥善的照顧,也為台灣的孩子留下具有生命力的未來。
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籌備處召集人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敬上
2022.9.29
為了能有效解決推動環境信託時,面臨農地的問題,以及環境資訊公開工作能獲得更穩健的支持,以維繫其獨立、公正、替環境發聲的立場,我們決定籌設「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籌) 將登記於農委會,並取得農業財團法人資格,宗旨為「兼顧當代及後世福祉,傳播環境資訊,推動自然信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透過這個基金會,我們期待創造「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
• 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
促成民間共同經營、管理生物多樣性棲地。我們希望這些棲地大小,可以佔台灣土地面積的3%,相當於4個台北市。這是為了在面臨更嚴苛的氣候挑戰時,還能讓生態系統繼續做人們的後盾,成為「台灣3%綠色奇蹟」。
這願望並非憑空想像,而是一路走來,已奠定的初步基礎。
我們成功經營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信託教育基地,守護超過500種動植物,更記錄到林鵰、八色鳥、穿山甲、食蟹獴、台北樹蛙等14種珍稀保育類動物,並以此經驗,協助經營新北市的阿里磅生態農場,朝著成為第二起環境信託案例的方向邁進。
「定存大自然,支持環資成立基金會」-來自新北石門阿里磅生態農場負責人王德昌老師的鼓勵
• 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
我們認為資訊、關懷與參與是為台灣環境帶來改變的契機,在2000年創立「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透過傳遞環境資訊,喚醒關心身邊環境的意識,再進一步採取守護行動。
我們將持續發揮專長,在傳遞環境資訊工作方面,要讓每個家庭,都有一位成員關心環境資訊,至少佔1/4的台灣閱聽人口。
我們計畫於2022年轉型成《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2023年開始協助農地進行保育信託,所以需要在今年9月底前募得2千萬,才能順利完成農業財團法人基金會的申請等程序。我們希望匯集民間力量,穩定、有效地守住「守護台灣3%土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的願景。
為大自然發聲,讓大自然發生
若您仍然願意支持「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的理念,歡迎您繼續捐款支持環資。超出2千萬的部分,環資將持續地投入環境保護的任務,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妥善運用每一分捐款。
聯絡人:陳瑞賓
電子信箱:being@e-info.org.tw
電話:02-2933-2233/0988-670-350
想知道更多?這裡有一些簡易Q&A供您參考。
保存棲地,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方法之一。
臺灣的私人林地、農地,例如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農牧用地等,是受到開發威脅最高的地區,我們需要更積極的投入,來維護其生物多樣性。
因為農發條例 (法) 的限制,我們需要成立農業財團法人才能受贈、購買,持有跟保護「耕地」,即: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農牧用地。例如本會目前受託的新竹自然谷就被迫割裂,只有近半的林地完成公益信託,另一半因為是「耕地」而無法信託給本會。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許多鄉村 (里山) 地區,例如近年有多位民眾有意捐贈其繼承的土地,做為石虎或其他野生動物保育之用,同樣因為是「耕地」而難以進行。
我們希望日後的營運,是一個可受公眾監督,相對穩定的組織來負責。一方面有較多的機會改善個人或農企公司購地,會遇到繼承人或公司經營方針改變而改變;二方面也同時穩健環境資訊中心的發展和運作,減少政商和組織異動的干預。
成立基金會之後,我們才能進一步和農委會合作,完成「耕地」的公益信託的案例,強化土地的監管和保護機制。
基金會是一個組織,環境信託是一種方式。
環境信託的相關法令,可參考信託法69條的公益信託。即是當土地持有者 (個人或眾人) 想要將土地作為環境信託時,便委託管理者 (團體或個人) 經營,此時基金會便可作為環境信託的交付對象。
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政府所設立的保護區,是由農委會公告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再由地方政府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認定為有特別保護必要者,才會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全國目前有21處。
然而,野生動物不只有在這21處保護區生存,還有許多散落在台灣各個角落的零碎農林地,也是動植物重要的棲地,卻沒有受到政府的保護,因此,如果有了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就可以受贈、購買,持有跟保護農地,透過擴大民間保護區的面積,以保存台灣在生物多樣性,阻止野生物種的喪失,保護水資源,並減緩氣候變遷,讓棲地上的生物世代安居,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將是兼顧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業財團法人基金會,環資正背負著這樣的使命。
以公益信託進行環境保護的工作,在國外已經有百年以上成功的經驗,是一種集合民力及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環保事務的方式。若將環境信託反過來讀:「信託環境」,則更能理解它的意義,也就是說透過契約簽訂的方式,使「棲地環境」不只交由政府或私人所掌握,而是交付您所信任的人或組織來管理,讓夢想不僅在法律的保障之下可以實踐,還可以永續的經營,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讓這夢想消滅。
依循本基金會的宗旨及任務,以及和委託人 (含大眾) 議定之環境信託契約的目的,進行管理棲地。
基金會的宗旨為「兼顧當代及後世福祉,傳播環境資訊,推動自然信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辦理下列業務:
1、經營管理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的自然信託地。
2、推動自然信託 (包含:環境信託、保育信託、農地信託等),促進相關法規制度的完備。
3、辦理環境教育及棲地守護等公民參與行動,以推廣生態概念、意識與倫理。
4、農業經營與農業用地管理等之研究與推展工作。
5、傳播環境資訊,促進環境資訊公開與運用,喚起民眾關心環境,推動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的行動。
6、進行環境、生態及永續發展相關研究與調查。
7、其他與環境保護、自然保育及永續發展相關之倡議與行動。
基金會成立之後,我們在3年內將朝向兩個目標邁進:
1. 以環境信託守護台灣3%棲地(約4個台北市大小),維護生物多樣性-擴大台灣民間保護區的面積,完成1至2件公益信託案,每個土地需要人員進駐及日常維護,成為兼具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等多重功能的環境教育基地及學習場域。3%的棲地不單單只是環資持有,我們也將推動完善的配套法規,讓有心於長久保護土地的團體與個人,皆能增加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棲地面積,有了階段性目標,我們將一步一腳印地實踐,就像過去20年來,環資堅持不懈、始終如一,因為我們相信,夢想成真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2. 讓更多人關心環境資訊,逐年增加5%的閱聽眾-為環境發聲21年的環境資訊中心,是台灣第一家主力於環境新聞,每日準時發電子報的獨立媒體;如今許多主流媒體紛紛推出環境新聞分眾媒體,在基金會成立後,擁有豐富資料庫優勢的環境資訊中心將在組織運作順利、管理制度穩定的情況下擴展環境新聞的觸角,增強網站新聞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環境資訊中心將努力因應閱聽眾日異月更的閱讀習慣,不停改善新聞網站,並加強對外合作關係,建立更多線上與線下管道,增強與民眾溝通與互動的機會。新聞團隊也將以專題報導來跟追重要中央政策;增加地方性環境新聞以平衡資訊落差;編譯國外環境新聞並拓展全球合作寫手。目標每一年促成議題的討論與影響,並逐年增加5%的閱聽眾。希冀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關懷環境、參與行動,以建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兩者並行:
主動爭取-若這地方有特殊物種,具有保存價值,又有開發壓力時,就會去主動爭取。
被動接受-有人想要將棲地捐贈,或社區想共同保護一塊地。
基金會是私法人,信託或捐贈的項目是基金會有資格可以承接的事務,所以可以接受信託或捐贈。
成立基金會的前提需要有2千萬元的成立基金,我們計畫2023年開始協助農地進行保育信託,所以需要在今年9月底前募得2千萬,才能順利在年底前完成農業財團法人基金會的申請等程序。希望大眾一起共襄盛舉,共同守護更多台灣的自然棲地。
歡迎您分享、邀請您的朋友一起關心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籌)的最新訊息。
聯絡人:陳瑞賓
電子信箱:being@e-info.org.tw
電話:02-2933-2233/0988-670-350
您的捐款是為推動信託目的而成立基金會,若您捐款給環資,則由環資擔任基金會的捐助人,並且由環資開立全額收據給您,此收據是可以做為申報抵稅之用當捐助金額已達成立門檻,將全數轉入為基金會之創立基金。
若您捐款給基金會籌備處,則會開立基金會籌備處之臨時收據,此臨時收據不可做為申報抵稅之用,待基金會取得設立許可後,再依此臨時收據換發基金會正式抵稅之收據。待基金數於今年底順利籌募達標,將召開捐助人會議。
贊助人數:1256
目標:$20,000,000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經理事會及會員大會同意,
將提撥500萬元捐助成立基金會。
捐助環境資訊協會籌備基金會
姓名 | 金額 | 捐款日期 |
---|---|---|
梁O瑩/時源良品商行 | 1000 | 2022/04/08 |
呂O貴 | 30000 | 2022/07/05 |
梁O益 | 100000 | 2022/07/14 |
梁O益 | 5000 | 2022/07/14 |
黃O榕 | 3000 | 2022/07/26 |
曾O永 | 20000 | 2022/07/28 |
林O沛 | 5000 | 2022/07/28 |
梁O益 | 100000 | 2022/07/28 |
梁O益 | 2800 | 2022/07/28 |
張O佳 | 10000 | 2022/08/01 |
陳O志 | 10000 | 2022/08/03 |
羅O珍 | 100000 | 2022/08/04 |
李O芬 | 10000 | 2022/08/05 |
蔡O玫 | 300 | 2022/08/05 |
陳O男 | 168 | 2022/08/06 |
謝O偉 | 1000 | 2022/08/07 |
楊O如 | 2000 | 2022/08/07 |
WEI SHIN CHEN | 5000 | 2022/08/07 |
楊O欣 | 3000 | 2022/08/07 |
洪O鋒 | 3000 | 2022/08/08 |
2. 內容由系統測試中,如資料有誤還請見諒並提醒我們儘快更正,謝謝。
3. 本資料更新至 2022年11月04日 09:30,收據會在隔月底前寄出,如果您已有捐款但尚未在列表中,請與我們聯絡(02-2933-2233)。
直接捐助基金會籌備處
姓名 | 金額 | 捐款日期 |
---|---|---|
陳O賓 | 10000 | 2022/6/6 |
黃O渠 | 100000 | 2022/6/8 |
林O岑 | 10000 | 2022/6/9 |
潘O遠 | 50000 | 2022/6/11 |
蔡O瑩 | 50000 | 2022/6/12 |
林O興 | 2000 | 2022/6/12 |
高O志 | 10000 | 2022/6/13 |
馬O喻 | 50000 | 2022/6/13 |
馬O逸 | 50000 | 2022/6/13 |
蕭O宗 | 10000 | 2022/6/13 |
馬O宸 | 50000 | 2022/6/14 |
王O才 | 30000 | 2022/6/17 |
李O泓 | 10000 | 2022/6/28 |
楊O洳 | 10000 | 2022/6/28 |
呂O穎 | 6666 | 2022/6/28 |
劉O蘋 (挺挺動物應援團) | 10000 | 2022/6/28 |
游晉程建築師事務所 | 20000 | 2022/6/28 |
戴O賢 | 10000 | 2022/6/29 |
李O嵐 | 10000 | 2022/6/29 |
楊O琪 | 10000 | 2022/6/29 |
2. 內容由系統測試中,如資料有誤還請見諒並提醒我們儘快更正,謝謝。
3. 本資料更新至 2022年11月04日 09:30,收據會在隔月底前寄出,如果您已有捐款但尚未在列表中,請與我們聯絡(02-2933-2233)。
籌備進度說明
感謝各位對本會及籌備基金會的關心和支持,繼2022/09/29與大家共同完成基金2千萬籌募,後續我們謹慎的在法律顧問的協助下,依照財團法人法完成設立的籌備程序與所有文件,並於2022/12/13送抵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正式收件。
「財團法人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是台灣的創舉,首次有公民團體-基金會,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而將推動自然信託正式納入捐助章程業務中。但,也由於台灣還沒有前例之獨特性,主管機關需要多一點時間。
送件四個月來我們積極推廣「守護台灣3%棲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促進台灣1/4人口關心環境、採取行動」的理念,以回應您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的感謝。今日邀請您持續為基金會順利設立送祝福,共同為未來創造並建立保育機會,一起締造台灣捐款購地、守護棲地的歷史,為台灣的孩子留下具有生命力的未來,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目標。
後接獲農業部通知,建議我們更改基金會之名稱。本會在秉持「以能夠執行公益信託的願景目標,優先成立基金會」原則,接受農業部的意見,將基金會更名為「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以繼續實現棲地保育之願景目標。(詳細說明請點我)
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籌備處召集人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陳瑞賓 敬上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