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

  • 作者 周昭蕊
  • 日期 2019.06.30

中文名

蛇莓

別名

蛇波、蛇盤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地苺、蛇蛋果、雞冠果。

科名

薔薇科

學名

Duchesnea indica

分佈

原產於中國、韓國、日本、中南半島、菲律賓及爪哇。

生態

台灣廣泛自生於低海拔至高海拔平野至山麓陰涼的路旁、草地。

特徵

  1. 全株被長柔毛,匍匐狀生長,節上生不定根。
  2. 葉互生,三出複葉。
  3. 葉呈卵狀圓形或橢圓形,葉基呈楔形,葉尖呈鈍形,葉緣為疏生粗齒牙緣。
  4. 下表面沿葉脈著生長毛,深綠色,葉脈明顯。
  5. 花單生或雙生,腋生,具有長梗,黃色。
  6. 果實為瘦果,細小,粒狀,鮮紅色,成熟時散布在球形的海綿質花托表面,形成集生果,似小型草莓,可以生食。

補充

首圖來源:Flickr。擁有者:惡犬。CC BY-NC-ND 2.0

第一次的相遇,認真覺得我撿到寶了。竟然在步道上發現了野生草莓!

立馬開心地蹲下拍照這小巧可愛的「草莓」。驚喜拍照之餘還不忘觀察,摘了一顆鮮紅的果實後發覺這個草莓怎麼跟我平常吃過的不太一樣!原來,地上長滿一片看似像草莓但又不是草莓,而是「蛇莓」。


鮮紅色的果實,看起來真的很像草莓,只是小很多。(圖片來源:Flickr。擁有者:惡犬。CC BY-NC-ND 2.0)

第一次聽到這名字時覺得,命名的人一定不希望大家採摘這果實,才會取一個這樣有點可怕的名字,讓一般人聞「蛇」就閃。但若多認識幾個植物,像是蛇根草、蛇木(平常稱為筆筒樹)以及紅骨蛇頭(平常稱為南五味子)就可以發現,人們在命名植物時,若名字中有動物(蛇、兔、龍、牛…)的字眼,多半是表達這個植物像動物的某個特性。所以回到蛇莓,他也不外乎是因為在地上生長的匍匐莖,沿著地面生長就好像蛇在爬行一樣,因此才被稱為「蛇莓」。

和草莓同屬薔薇科,除了果實像小一號的草莓,葉子則像小好幾倍的草莓葉,但品嚐起來,蛇莓果實沒有草莓那酸甜又帶濃烈香氣的味道。不過蛇莓的花期比草莓久多了,每年從5月開始到10月都是他的花果期,一整片草地上開了許多5片花瓣的小黃花以及紅色鮮豔的果實,真的非常美麗。


小小的花朵,5片花瓣看起來好像一個「大」字。

除了名字有些小嚇人外,自然界中常以鮮豔的顏色警告其他的生物「我」有毒,不要碰或吃我喔!因此第一眼看到蛇莓果實那鮮紅的顏色,一般會警覺疑問它是否也會有毒呢?

蛇莓果實的確是帶有非常少量的毒素,但劑量非常少,因此只要不大量食用,是沒有什麼安全的疑慮。撇開微量的毒素,蛇莓本身也是中藥材中常被使用的植物,從莖和葉都可以入藥。不過就如同多數的藥材一樣,藥材的使用是複方,需要跟其他的藥材搭配。因此千萬不要認為,直接把莖和葉子煮來吃就會有療效喔!

回到蛇莓那讓人無法忽視的鮮紅果實,既然可以吃,當然毫不猶豫的我也就摘了一兩顆來品嚐看看。說實在的,不能說它不好吃,因為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說甜沒有甜味,說香氣更沒有像草莓那令許多人著迷的香味(但個人沒那麼愛草莓,也就還好),蛇莓果實看似可口,但沒什麼特別的味道,讓人有點小失望。


含苞待放的果實。

最後蛇莓被我歸類到,生長可愛討喜,野外採集可食的果實,但除非沒有其他好吃的果實可以選擇,不然不會想吃它(但再次澄清,因為它沒味道,不是難吃喔!)。

小知識

野外採集小提醒

常常在介紹一個植物時,大家最常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毒?」和「可以吃嗎?」。在野外求生中,懂得如何辨認可食的野菜及果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即便認識這些可食的植物,仍需要注意許多事情。 1. 除非你能確認這植物是你認識的可食植物,千萬不要用「感覺這應該是XXX植物」的方式來採集,不然就會變成神農氏嘗百草喔!(最後發生什麼事,應該就不用我說了吧!哈) 2. 看到可口的果實,想必很想來一口吧!BUT,請先確認你所在的地點是否能夠安全採集喔! 3. 鄉村道路上,有時會噴灑除草劑,若發現地上植物有一區或一片枯黃,有可能是有噴藥,那附近的果實不要摘來吃喔! 4. 最後,野外採集品嚐即可切勿大量採集。人們能吃的東西夠多了,這些果實也是野生動物的食物,所以請不要跟牠們搶食喔!

贊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