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唇蘭

  • 作者 何京翰
  • 日期 2020.05.27

中文名

小唇蘭

別名

台灣細筆蘭、闊葉細筆蘭、紅蠅蘭、小蠅蘭

科名

蘭科

學名

Erythrodes chinensis

分佈

廣泛分布於全島,北至烏來,南至恆春半島。經常於森林步道的透光處生長。

生態

花期為春季3~4月,經常三、四株生長在步道邊,喜好半遮蔭的林下。

特徵

  1. 地生,葉3-4片,膜質披針形,三條主脈明顯。
  2. 葉長5-9.5公分,寬2.5-4.3公分。
  3. 直立的的地上莖。
  4. 穗狀花序,花莖從植株中心向上生長,可達40公分,有細毛。
  5. 花小於1公分,唇瓣上緣白色,唇瓣腹面和距均為紅色。
  6. 果實為三心皮組成的紡錘型蒴果,約1公分的短柱形,內含如粉塵般細小的種子,數以萬計。

補充

-

台灣的蘭花產業享譽國際,許多外型亮麗的蘭花品種也經常用於國內婚喪喜慶。除了這些精心培育的蘭花品種,台灣其實也有不少原生的蘭科植物,根據文獻資料,台灣約有330種原生蘭花。並不是所有蘭花都如同花卉展擺放的那般美艷,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小唇蘭就是容易被人忽視的種類,「原來這也是蘭花啊?」沒見過可真會產生這般疑問。


小唇蘭族群,可用四散的竹葉當作比例尺,不蹲下來找很容易錯過。

自然谷的小唇蘭生長在竹林及鄰居的風水寶地,這些位置雖然都在森林內,卻是陽光相對能穿透樹林的區域,恰到好處的濕度及光照,讓這些喜愛半遮蔭的蘭花能順利生長,通常會有三、四株生長在一塊。

由於地生植株本身不大,葉片沒有鮮豔的色彩,很難引起登山客的注意,但是它們在花期時則會展現驚人的變化,細長的花梗從植株中心突出,長達40公分。花梗呈深棕色、帶有絨毛,附著許多小巧的花苞,大約1公分長。綻開前的小唇蘭很難讓人聯想到蘭花,然而它小歸小,蘭花植物的典型特徵一樣也沒少。


含苞待放的小唇蘭,穗狀花序,毛茸茸。

蘭科植物的花具有「蕊柱」,若用刀片切開,可發現內藏花粉塊以及充滿膠質的柱頭,與我們印象中分離的雌、雄蕊不同。蘭科植物具有三片「萼片」及三片「花瓣」,其中一片下位的花瓣經常特化出鮮明的色彩或讓昆蟲停棲的平台,所以另稱為「唇瓣」。有些種類的唇瓣還會特化出管狀的構造「距」。小唇蘭具有三片萼片、白色的唇瓣以及紅色的距,看起來缺少了兩片花瓣。小唇蘭之名出自於小巧的唇瓣,由於其盛開的花(紅色的距)看起來就像是停棲在植物上的昆蟲,所以又有「紅蠅蘭」、「小蠅蘭(Little Fly Orchid)」的說法。


小唇蘭微距照,可見白色唇瓣及紅色距,被三萼片包覆。照片來源:flickr_Kuo-Chu Yueh(CC BY-SA 2.0 )。

市面上的蘭花繁殖分為「無菌播種(有性生殖)」及「組織培養」兩類。為了量產外觀相同、品質穩定的蘭花植株,業者會使用組織培養,利用化學物質促進具有全能性(totipotency)的植物組織(細胞)分化出根、莖、葉,然後培養成完整的新植株;若想培育出新品種的蘭花,則需要讓蘭花授粉,精卵結合之後產生的種子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經過多世代篩選出想要的特徵,這也是其他農作物改良的基本原理。


小唇蘭的蒴果,取下成熟的果實撥弄,可看到飛散的細微種子。

然而我們少有機會看到蘭花的種子,因為它們非常輕盈、微小,如同麵粉灰塵。今年恰好觀察到小唇蘭結果,小唇蘭的果實是紡錘型蒴果,有三道裂痕,藉由外力散播細微種子。由於筆者不曾見過蘭花果實,將其拿在手中觀察時,大量的粉末四處飄散,根據植物誌記載,一個蘭花果實內的種子多達數十萬、數百萬。假設這些種子能順利成長,地球不就被蘭花整個覆蓋了?然而蘭花的種子的胚發育不全,亦缺少供應萌發養分的胚乳,必須剛好飄散到合適的環境,恰好遇到提供養分的共生真菌,才有機會萌發,因此每一株野生蘭的出生,背後代表著諸多幸運。

小知識

種子的萌發條件

相信每個人都曾種植過豆芽,只要用沾濕的衛生紙當作基底,吸飽水分的豆子一下子就冒出新芽、長出根。水分、光照、氣溫對於種子的萌發非常重要,但是某些構造特殊的種子需要達成其他條件,才可能萌發。以番茄和木瓜為例,種子外層的透明物質可抑制種子萌發,這層薄膜必須要被動物消化(外力移除)才有機會發芽。有些植物的種皮太厚、太硬,也不容易發芽,因此人為種植時,可用砂紙、刀片,甚至是強酸,稍微破壞堅硬的種皮,提升種子吸水後萌發的機率。

贊助

參考資料

網站 福星花園-小唇蘭
網站 蘭花與菌根真菌
網站 黑胡桃網路閣-蘭花拆解
網站 痞客幫-處處禪機-小唇蘭

書籍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肆卷。楊遠波、劉和義、場鏡毅、施炳霖、呂勝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書籍 台灣野生蘭。鐘詩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台灣植物分類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