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書上看到一種昆蟲叫做「wandering glider」,在全世界漫遊?!向來喜歡旅行的我,看到關鍵字馬上眼睛一亮,趕緊上網查詢,原來牠就是我在鹿寮坑拍到的第一種蜻蜓—薄翅蜻蜓。薄翅蜻蜓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蜻蜓,從溫帶到熱帶都有牠的蹤跡,世界五大洲都找得到,和我一起來認識牠吧!
薄翅蜻蜓體型約4.5公分,擁有很美的色澤,我拍攝到的個體在陽光下有著黃棕色光澤,仔細瞧牠透明的翅膀,是一格格細細的、像鱗片般的圖樣,翅緣上方還有小黃色塊點綴,稱為翅痣。薄翅蜻蜓是台灣最常見的蜻蜓,從都市到高山,森林到海邊,我們會去的大多數地方,通通都有機會看得到牠。順帶一提,薄翅蜻蜓也是目前已知飛得最高的蜻蜓,曾在海拔6200公尺的地方記錄到牠。

如果仔細留意,會發現蜻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牠們不容易觀察,體型小之外,透明的翅膀像披了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與環境融為一體,簡直就是在考驗我們的視力!更令人頭痛的是,牠們還飛得又快又華麗。滑翔、懸停及俯衝等都難不倒牠,甚至還可以向後飛,夠厲害吧!如此高超的飛行技術,也提供了人類不少發明的靈感。英國牛津大學有位教授,就將他對蜻蜓的觀察應用在無人機的設計上,打造出四片機翼可獨立運作的飛行器,提升了飛行的靈活度。
蜻蜓不只很會飛,有些還會像候鳥一樣遷徙。本篇的主角薄翅蜻蜓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牠們被認定是目前遷徙範圍最廣的昆蟲,基因庫遍及全球,可說是飛到哪就交配到哪。最著名的路線是從印度穿越阿拉伯海,一路飛到非洲。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群體還經歷了不同世代。日本愛知縣一所高中也針對薄翅蜻蜓做調查,發現有個體在一周內移動超過40公里,從東京飛到鎌倉。看著牠們小巧的身體,實在難以想像牠們竟能飛越廣闊的大海,完成壯闊的遷徙之旅。

蜻蜓雖小,卻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蜻蜓屬水棲昆蟲,吃的、住的、生育的地方都和水有關。蜻蜓為肉食性,稚蟲(稱為水蠆(ㄔㄞˋ)),主要生活在水中,捕食水中生物,如魚、蝦或蝌蚪等;成蟲則棲息在水邊附近,種類從河流、池塘到地上小水漥都有,並以蚊蠅、蝴蝶或蜉蝣等空中飛舞的昆蟲為食。雌蟲產卵的地點,也會選在水裡、水邊植物的枝葉、枯木或泥地。牠們的一生和水脫離不了關係,是重要的水域環境指標之一。但本篇主角薄翅蜻蜓的水蠆適應力強,對水質要求不高,嚴重優養化的水域也能生存。不同種的蜻蜓,需要不同的棲地環境。
目前全世界約有6000多種蜻蜓,其中約有16%被列為瀕危物種;在臺灣,則記錄到16科159種蜻蜓。蜻蜓和多數野生動物一樣,正面臨著棲地消失、氣候變遷及環境汙染等威脅。除此之外,五彩繽紛的蜻蜓,也是不少蒐藏家的目標。下次看到蜻蜓時,不妨停下腳步欣賞牠們飛舞的英姿,若想進一步觀察的話,不妨帶上望遠鏡或相機,順便記錄牠們美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