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蝶

  • 作者 吳佳奇
  • 日期 2022.09.30

中文名

網絲蛺蝶

別名

石牆蝶、地圖蝶

科名

蛺蝶科

學名

Cyrestis thyodamas formosana Fruhstorfer

分佈

分布於中國華南、華東、華西、喜馬拉雅山區、阿富汗、印度、中南半島、日本與台灣。台灣地區廣泛分布於本島中低海拔地區。

生態

-

特徵

  1. 成蟲主要發生期在春~夏期間。
  2. 後翅有尾狀突出。
  3. 老熟幼蟲多棲於葉裡,受驚擾時會捲曲身體假死。
  4. 緩慢且低飛,常見棲息於山低區路旁、林邊向陽處。
  5. 雄蝶常群聚於濕地平攤雙翅吸食水分。
  6. 卵為淡黃色。
  7. 幼蟲頭部有細長尖刺。

補充

-

溪水邊出現了大量的蝴蝶,各式各樣的吸取水分,這時我在角落發現的石牆蝶的出沒,平趴在地面上,彷彿是一張紙片。以前以為石牆蝶頂多一隻兩隻的出現,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很有機會看到一整群的,尤其時雄蝶,常常群聚在地面濕濕的地方平攤雙翅,吸食水分。

溪邊發現如紙片般的石牆蝶。

仔細觀察石牆蝶身上的紋路,翅膀底部為白色,同時翅脈具有黑色、褐色的條紋,翅膀外緣漸深,有種水墨畫的感覺,後翅部分靠近肛角的部分有橙黃色的斑紋,也因為其身上的紋路非常特別,像是縱橫交錯的路線配上白底,因此又叫做地圖蝶。石牆蝶的蜜源選擇很多,發酵的樹液、腐爛的果實、動物排遺等等,所以如果你在地上看到糞便而上面又有蝴蝶時別懷疑你的眼睛,其實許多蝴蝶都是會吸食動物排遺的唷。

石牆蝶為中型蛺蝶,是絲蛺蝶屬中的一種蝴蝶,一年多代,成蟲約4-10月可見,本屬僅一種,跟其他種類的蝴蝶相比,牠算是非常好辨識的一種,即使在花叢間,緩慢低飛的石牆蝶,飄飄飛舞的紙片也是很容易引起注意的,此外也可以常常觀察到石牆蝶在地面上,一邊吸食地面的露水,一邊張開翅膀行走,大部分時間翅膀都是展開的,就像是趴在地上一樣,讓人擔心石牆蝶會一不小心就被車子給輾過了。

石牆蝶在休息或避敵時會將雙翅平攤。

觀察蛺蝶時,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像是幼蟲的食性、成蟲喜愛的棲息環境跟食性、還有吊蛹的型態。蛺蝶的種類很多,他們的特徵是翅膀邊緣通常有稜角或呈現波浪狀,在科學鑑定時會看翅脈的結構。蛺蝶多喜歡在向陽的環境,石牆蝶也不例外,幼蟲常常有長或短的觭角、硬棘或細刺,看來嚇人但其實並不會讓人過敏或發炎。石牆蝶的幼蟲最喜歡吃的食草是桑科榕屬的植物,像是天仙果、台灣榕、正榕、雀榕、愛玉及薜荔、羊奶頭等無花果,其中有許多樹木都是校園的常見種,也因此在校園內算是很有機會可以觀察到他的存在。幼蟲時各齡的體色都不相同,剛開始為黃色,長到三齡幼蟲後,全身呈現黃褐色,頭部有兩根深色的肉突,背部、尾部也有一根肉突。隨著幼蟲的長大,終齡幼蟲頭部的肉突會增長且轉為深色,身體顏色逐漸變成綠色,下層的咖啡色跟枝幹同色,上層的身體跟葉子同色,整隻終齡幼蟲幾乎跟植物合為一體,若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

三齡幼蟲體色偏橙黃色,到了終齡會轉為綠色。
石牆蝶幼蟲的頭部、胸跟尾部都有凸起。

想要找到石牆蝶的幼蟲,首先可以從食草下手,桑科榕屬是很常見的校園或公園植物,然而即使找到幼蟲的食草,也未必就一定可以找到幼蟲,畢竟石牆蝶偽裝的本領也是很高的,尤其是化蛹後,幾乎就像是枯掉的樹葉一樣,這也是為什麼,雖然石牆蝶並不是少見的蝴蝶,但能發現幼蟲跟蛹的次數並不算多,所以下次發現有枯葉掛在樹枝或者樹幹上,記得可以仔細瞧瞧,到底是真的葉子,還是假的葉子呢?

你是比較喜歡植物還是比較喜歡昆蟲呢?有些人是因為養了盆栽,盆栽的葉子被吃了,才開始發現昆蟲,並開始進行觀察的;而有些人則是因為喜歡昆蟲,才主動去認識昆蟲吃的食草。不論是哪一個,昆蟲與草之間的關係依然是密不可分,對於身邊的動植物多一些些的認識,會讓人有打開視野的感覺,有機會記得找找,這神秘有好像不那麼神秘的石牆蝶。

終齡幼蟲體色轉為綠色,底部為咖啡色。

小知識

鱗翅目

鱗翅目因為翅膀上的毛變成鱗片,構造複雜又呈現多種顏色,因此被稱為鱗翅目,其中包括了蝴蝶跟蛾;此外,另一個特徵是具有吸管式的口器,從小顎的左右外葉變細、延伸成條管子,平常時捲曲起來不容易看到,要取食的時候才把他伸出來。觸角的形狀蝴蝶跟蛾就不一樣了,蝴蝶通常多為鞭狀或棍棒狀,但蛾類的變化就比較大了,且雌雄間也有明顯的差異。

贊助

感謝新加坡商酩悅軒尼詩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支持自然谷之星專頁建設,在此介紹自然谷可愛的居民們,傳遞珍愛、尊重生命的訊息,給動植物們一個完整的家,許萬物一個生生不息的未來。

參考資料

書籍 台灣蝴蝶圖鑑。李俊延、王效岳 著。貓頭鷹出版社。

書籍 蝴蝶食草圖鑑。林柏昌、林有義著。晨星出版社。

書籍 昆蟲Q&A。朱耀沂、盧耽 著。天下文化。

書籍 昆蟲入門。張永仁撰文、生態攝影。遠流台灣館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