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地方值得被保護?
隨著近年資訊傳遞的普及與便利,保育的觀念被多數國民認同。提到自然環境的保育,很多人的第一個聯想會是山上、森林、人跡罕至,但仔細一想,難道丘陵、平原、交通便利之處便不需要被保育嗎?換句話說,只保護山林也許仍不足以讓整體環境恢復,因為淺山、平原、溪流乃至於農田皆有其獨特且重要的生態。但當我們試著平衡開發與保育時,保育高山森林或許總是成了淺山開發的代償,高山的保育是重要的,但其他生態系的維護同樣值得重視。
「里山」指的是與人類活動空間相近的淺山,人與生物都會頻繁地使這這個地方。目前政府所劃設之96個保護區註1多集中於山區,這也許是因為里山土地的地籍碎裂與多重複雜的產權持有,加上原住居民的固有生活型態與土地利用,讓政府進行里山的保育的成本相對較高。例如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設立後的一連串禁建抗爭註2就是經典的案例,使用統一的規範往往容易造成部分族群權益受損,因此較有彈性的協同經營、私人經營與社區經營註3等方式會是里山重要的保育模式。位於新竹鹿寮坑的自然谷正是此類案例,利用環境信託的方式,設立民間保護區讓民眾自發的力量能整合,並且由下而上的守護里山環境。
自然谷的棲地管理策略
自然谷位於頭前溪右岸的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屬於飛鳳山丘陵的東緣,是一塊面積約1.3公頃,海拔高度介於300-365公尺的山坡谷地,年均溫20.7℃,但冬夏亦存在近20℃的溫差,平均濕度高達85%,是一塊有機會蘊含豐富生態的低海拔森林。原先是一塊廢棄多年的果園及茶園,委託人於2007年購入土地希望達到保護山林的夢想,持續投入外來入侵種移除、林木栽植及整復步道等工作;2011年交付環境信託,成為台灣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的環境信託案例,歷經十餘年的努力,現已演替成為喬木、灌木並存的次生林,是八色鳥、穿山甲、山羌、鼬獾……等許多野生物生活的家。
關於然谷的棲地經營,團隊遵循自然演替、低度人為干擾、維護野生動物福祉及人類基本安全等幾個原則,並持續增加對棲地範圍內生態、物候註4的熟悉,以期能透過非主導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以合宜的方式介入,達成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的三大目標之一註5:保護並營造低海拔森林。近年來持續移除外來種如小花蔓澤蘭、油桐樹苗、檳榔樹苗;並維持工作用步道的基本安全,著重於區域內的大型倒木清理及竹林面積控制;針對動、植物資源持續監測以檢視森林的恢復程度,期待能守護一片維護野生物福祉的山林。
生態觀察
自然谷的棲地管理方針為遵循自然演替,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片土地有相當程度的認識。為此,我們著手蒐集較小尺度的一手資料,自然谷於2015~2018年進行了第一次基礎生物資源調查,掌握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及陸域植物的種類和分布,建構出自然谷生物相的初步輪廓,該次調查共記錄維管束植物375種,其中包含262個原生種及35個特有種;陸域脊椎動物131種,並有林鵰、穿山甲、八色鳥、台北樹蛙……等27種保育類物種註6。並且團隊持續以每周一至二次的頻率進行步道生態觀察,透過高時間解析度的步道觀察,補足或印證區域內生態樣貌。
除了夥伴定期的生態觀察,自然谷也借助儀器取得夜間或是非視覺之生態紀錄。第一個好夥伴是紅外線自動攝影機,在自然谷的場域當中,一共有三台常年監測的紅外線自動攝影機,分別架設於棲地的低處、中間及高處(陵線),通過這三台相機孜孜不倦的日夜加班,自2018年以來自然谷共蒐集了近四千筆的生態影像,也捕捉了許多珍貴有趣的動物活動畫面,更發現了麝香貓、食蟹獴等物種。另一個好夥伴則是自動錄音機,這是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合作放置的,每半小時錄製一段自然谷的聲音,專家學者們就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料辨識此處活動的物種,也讓大家有機會透過不同的角度,認知到淺山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步道整理
有了充足的生態資料,我們可以了解這塊棲地有那些生物在使用,其實在這裡枯木上的樹洞成了五色鳥、領角鴞的居所,倒木提供了真菌和雞母蟲等昆蟲生活,雜亂的草堆是竹雞、小型哺乳類躲避猛禽的最佳庇護,在人類看來順手「整理」一下也許便是牠們的滅頂之災。
也因此團隊在整理步道時總是小心翼翼,膝蓋以下的蕨類留著吧,總有小傢伙需要的~高於頭頂的枝葉別管了,那是他們最舒適的狀態~到最後緊緊針對眼睛到胸口的高度,並嚴重影響行走的枝葉修剪,橫亙步道並且有安全疑慮的大型倒木,鋸短之後放置於一旁。好多一起到自然谷當志工的夥伴都曾經對步道的枝葉繁茂有深刻的印象,也曾有不少長輩關心團隊同事們的安危,開闢一條大路也許能讓我們快速穿行於森林中,但估計有不少生物也穿行在陰陽之間,不很便利但至少安全的工作小徑,是我們跟自然谷生物多年來的小默契。
竹林整理、外來種移除及周邊土地視察
除了繁茂的次生林林相,棲地內也有早期的先民種下的桂竹與巨竹,由於竹子的生長非常快速,在早期經常被拿來做為建材、家俱、工具的材料,更不用說竹筍的食用價值。因為先民會大量使用這些竹子,也因此竹林的範圍得以有平衡,不至於過度擴張;但成為保護區後竹林少了這樣的平衡,團隊便需要定期進行疏伐,避免非原生的竹林影響到其他植物生長,疏伐下來的竹子可以作為棲地內裸露表土的覆蓋,避免雨季時水滴對表土產生飛濺侵蝕;同時也設計了製作過程簡單的竹吸管體驗活動,運用竹材的同時讓參與的民眾能在生活中落實環保。
除了棲地內非原生的竹林,台灣低海拔森林碰到更棘手的問題,是被稱為植物殺手與綠癌「小花蔓澤蘭」,經過多年的努力,近年自然谷棲地範圍內小花蔓澤蘭幾乎不見,但團隊仍持續針對棲地外圍與周邊土地進行除蔓,希望著個名列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的植物不要影響到棲地的生態。
保護區得存在是為了保護野生物,但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不可能以地籍地號或是保護區範圍等人為邊界為限。因此自然谷團隊除了棲地內的維護工作外,也積極的對周邊土地進行調查與關切。像是針對棲地旁的飛沙縱走步道定期巡視,並號招志工一起撿拾垃圾,清除過去綁架賽鴿遺留的鳥網,避免動物的腳被纏住而受困。另外也關注相鄰土地有無重大開發,若有發生則希望能找到開發地主進行溝通。我們希望自然谷看到越來越多生物的同時,不會有生物被這些人工廢棄物傷害,讓野生物們的家越來越安全。
結語
自然谷的棲地管理策略適用里山環境,這些不大的土地也許都有不同的持有者。當政府無法以公權力限制其行為;民間無法持有足夠大的面積達到保護效果,這時小尺度的生態資料,以及對周邊土地、人物的關心就變重要。低度開發的經營管理策略可以讓生態變得豐富,使環境成為不只是人的環境;環境信託的制度確保了這個方針能在未來永久的延續;足夠多的資料與好的鄰里關係,是這些努力得以延續的重要助力。自然谷仍在持續努力中,希望透過無為而治的方針無微不至的關心這片淺山森林。
註1.這裡所指之保護區含括林務局公告之「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國家公園與國家自然公園」、「自然保留區」五類。 註2.係指國家公園設立後的禁建、限建等措施,導致居民面臨住屋狀況不敷使用或是果園無法持續經營等問題,而形成的抗爭事件。參考施雅軒(2004)。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邊界變遷。華岡地理學報,17:141-154。 註3.參考Chape, Spalding and Jenkins(2008)將保護區治理型態分為政府經營(Government Management)、協同經營(Co-management)、私人經營(Private Management)、社區經營(Community Managed)四類。 註4.物候(phenology)指的是對生態與不同氣候間相互關係的觀察或研究,如農民曆就是一種物候的展現。 註5.自然谷環境公益信託三大目標為:「保護並營造低海拔次生林」、「結合社區的力量,共同保護周邊原生棲地」、「營造全民之環境學習中心,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 註6.此處保育類物種認定根據調查當時農委會2014年公告隻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I級保育類:林鵰;II級保育類:穿山甲、藍腹鷴、東方蜂鷹、大冠鷲、灰面鵟鷹、松雀鷹、鳳頭蒼鷹、彩鷸、黃嘴角鴞、領角鴞、褐鷹鴞、鵂鶹、八色鳥、台灣赤腹山雀;III級保育類:白鼻心、山羌、台灣山鷓鴣、台灣藍鵲、黃腹琉璃、白尾鴝、台北樹蛙、台灣黑眉錦蛇、環紋赤蛇、雨傘節、中國眼鏡蛇、龜殼花。
贊助資訊:感謝行政院環保署補助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