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A logo

2017墾丁珊瑚礁體檢

  • 作者 林育朱
  • 日期 2020.12.21
上週在強烈東北季風影響下,調查團隊和志工們正擔心會不會影響墾丁合界的風浪,幸好如氣象預報所預測的,週末時風勢逐漸減緩,到了週日早上更是風平浪靜,讓大家可以順利完成調查。而今年也是第二年由當地潛店陽光潛水所主辦的墾丁珊瑚礁體檢,今年鄭教練也將墾丁合界的調查頻率增加為兩次,未來將固定在每年春、秋兩季持續監測。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7/11/26

地方合作:陽光潛水

調查樣點:墾丁合界

天氣:多雲

水溫:25-26度

能見度:淺處8-10米、深處12-14米

調查結果顯示,合界5米和10米的活珊瑚覆蓋率分別為33.8% 和53.1%,分別屬於「一般」和「優良」的程度,和春季的數據有些微差距,但應當是因為珊瑚礁的附著性生物並不是均勻分佈所導致的差異。 另外可能因為夏季或秋季的水溫較高,觀察到不少珊瑚有白化、色素沈著的現象,甚至有部分珊瑚已經死亡,開始有絲藻附著,因此淺處的新死珊瑚有0.6%。而藻類的覆蓋率分別為9.4%和10.625%,淺處的覆蓋率和春季的數據差距不大,深處則較高了一些。至於這樣是否為異常現象,還需要多蒐集幾年數據才能了解。

指標性魚類部分,主要還是觀察到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每一百平方公尺8.75隻和13.25隻,數量和種類不少,而且也有蝶魚幼魚、成魚,體型大小也很不一致。其他則是零星觀察到鸚哥魚和裸胸鯙。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部分,5米處的魔鬼海膽數量還是相當驚人,每一百平方公尺有90隻。以往5米調查時間都在下午進行,而此次在白天調查,還是能夠觀察到相當多的魔鬼海膽,顯見可能此地的環境就是會有較多的魔鬼海膽。此外還有記錄到的還有硨磲貝,族群密度分別是每一百平方公尺3.5隻和4隻,和台灣其他區域比較來算是頗高,而個體也是從小於10公分到20-30公分大都有。

>>更多墾丁合界珊瑚礁體檢照片

特別感謝

墾丁陽光潛水籌備本梯活動,並支持氣瓶、保險及餐飲等費用。

贊助單位

共同主辦

更多文章

2022 鼻頭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2 鼻頭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04-20
2022鼻頭珊瑚礁體檢,係由一群和平島志工在受訓成為Eco-diver後,在低...
2022 龍洞4號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2 龍洞4號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01-31
今(2022)龍洞4號珊瑚礁體檢於8月18日辦理,於龍洞4號入水點南側及北側的...
2022 石梯坪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2 石梯坪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01-05
歷年石梯坪的調查因受當地地形影響,僅能於深度6~8米處設置一條穿越線調。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