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日烈好天氣,沆水向東去;對山桐花滿山白,相思樹一身金黃……」客家歌謠「採茶歌」旋律悠揚,讓我想起新竹初夏的山景:白色油桐花似雪,相思花染滿樹黃,兩樹作用之外,新竹五月的山頭總是色彩繽紛。就我觀察經驗油桐樹和相思樹雖花期相去不遠,但油桐花似乎都早開一些。既然自然谷之星已經介紹過油桐了,今天不妨讓我來說說相思吧。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詩藉物詠懷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如果您認為詩中的紅豆指的是相思樹的種子或是煮紅豆湯的紅豆,那誤會可就大了。一般常見的紅豆是草本植物,絕非詩中所指,而相思樹果莢內的種子圓扁呈現褐色,更與詩中的”紅豆”大相徑庭。既然如此,為什麼相思樹要喚名相思來惹人爭議呢?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個美麗的錯誤:相思樹的假葉細長,遠看就一絲一絲的,就連他的花朵也如同女生用的粉撲般,圓圓的,上面充滿一絲一絲的花蕊。像絲……相絲……相思……樹的名字在種種誤傳之下就這麼產生了。然而關於命名還有另一個故事:在閩南有一對恩愛的夫妻,丈夫為了生計,漂洋過海到台灣謀生,獨留懷有身孕的妻子在故鄉生活。為解思念之情,丈夫將山上的樹當做妻子,每日對他訴說心中的想念。後來妻子在故鄉積勞成疾過世,丈夫傷心之餘,將此樹苗帶回故鄉,種在妻子逝去的地方,當地人念其真情,便將此樹喚做相思。不管是美麗的誤會或是感人的故事,其實相思之名早已融入先民的生活中,名字從何而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眼尖的你也許發現了,為什麼我稱相思樹的葉子為假葉呢?因為相思葉子其實是由葉柄特化而來。你若懷疑,不妨拿起一片葉子仔細瞧瞧,雙子葉的植物葉脈為網狀脈,而相思樹鐮刀狀細葉的葉脈卻是條條分明且平行的,這就証明你看到的部位並不是葉子了。就像仙人掌一樣,許多植物了在乾燥的環境生存,會將葉子或其它部位特化成適合生長環境的樣子。在台灣,相思樹原只產於恒春半島,為了適應當地乾燥的環境,相思樹將容易散失水份的葉子退化成先端一小點,並以葉柄做為養分製造的角色。話雖如此,但要看到真葉也不是不可能,你只要多留意林下,相思樹樹苗時期長出來的羽狀複葉便是他的真葉了。
為什麼說相思樹早已融入先民的生活呢?又為什麼原只產於恒春半島的樹現在卻隨處可見呢?在瓦斯不普及的年代,木炭是家家戶戶煮飯、燒水不可或缺的燃料。而相思樹擁有生長快速、質地堅硬、耐火燒的特性,作為薪炭材料是再好不過了。相思製成炭後發熱量大,且質地堅實、不出油也不起白煙,因此與龍眼樹、九芎同為台灣製炭主要木材。日據時期日本人將其廣植於全台低海拔山林,剛好相思樹對生長環境也不太挑剔,因此現在全台都可見到相思樹林了。
在新竹,市區的十八尖山,及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周邊的山林都是以相思樹為主的混合林。除了做木炭外,相思樹還有許多用途,如鐵軌枕木、家俱、培植香菇的太空包及椴木……等,同時他也是礦工們的救命神柱:相思木材木理螺旋,堅硬且耐壓,因此常被礦場做為礦坑的支架,據說在遇到地震或是坑道崩塌前,這些支架會發出「霹哩啪啦」的聲響,就好像警鐘一樣提醒坑道內的人要趕快逃命。
還記大學時期與保育社朋友在大坑步道練習解說時,朋友說相思樹長得快、木材堅硬因此被拿來當薪炭材。我則提出了中心的疑問,通常長得快的樹種木質都比較鬆散,像泡桐、白匏子等等,既然如此又怎麼會說他長得很快又木材很堅硬扎實呢?當時沒人能回答出個所以然,一直到後來我翻閱書籍資料才找出了可能的答案。氮、磷、鉀是植物生長很重要的元素,而相思樹的根系發達,與其相思樹共生的根瘤菌(又可稱為固氮菌)更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換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氨,除了讓宿主可以使用外,同時讓土壤更肥沃。所以說相思樹之所以能長得又快又密,只能說他天生麗質了。順道一提,經專家學者研究發現,相思樹還是台灣固碳率最高的樹種,對於控制溫室效可說功不可沒;另外台大的張上鎮老師研究相思樹的抽出物成份,發現其中的黃酮類物質有抗發炎及抑制尿酸過渡生成的效果,有發展成藥物的潛力。
坐在自然谷的步道與相思樹對望許久,欣賞相思的風姿綽約。我覺得每一種樹都有他獨特的氣質:松柏剛毅、茄苳粗壯而樟木雋永。相思樹多叉纖細的枝幹隨風搖曳,則有淑女婉約曼妙之態。所謂紅顏薄命,相思樹通常只有七十年的壽命,望著對山稜線上的相思樹林,很難想像在未來的七十年會有怎樣的變化。是被樟木楠木取代呢?還是後代接替,維持現在的樣貌?我想這個答案就只能等我年老時才有解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