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麻雀、燕子、鴿子……相信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叫出這些鳥名,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沒有一種鳥是叫這些名字,例如燕子泛指燕科的鳥類,成員有家燕、洋燕、赤腰燕……等等;以鴿子來說,一般人習慣把鳩鴿科的鳥類統稱為鴿子,都市裡面除了常見的家鴿之外,還有紅鳩、斑鳩、金背鳩……等等;而烏鴉呢,台灣看的到的有巨嘴鴉、小嘴烏鴉、禿鼻鴉……等,由於全身包含嘴、腳都烏黑,因而通稱烏鴉,而其中最常見到的就是巨嘴鴉,即便不認識牠的人,也認得那粗啞的「啊-啊-啊-」單音叫聲。
既然名為巨嘴鴉,想當然爾牠的嘴巴很大,粗厚的嘴喙直到末端才變窄,一身漆黑羽毛在陽光下透著隱隱約約的藍紫色金屬光澤。巨嘴鴉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鴉科鳥類,站立時的體長約40-50公分,翅膀展開可達一公尺,比許多小型猛禽還要大隻,當牠緩緩滑過天際的時候,經常被誤認成猛禽。
巨嘴鴉在台灣是分布廣泛的留鳥,經常成群活動,個性機警,喜歡停在視野好的棲枝上。每年約3-6月是巨嘴鴉的繁殖季,牠們會尋找高樹的隱密處,利用枯枝、落葉、苔蘚、泥土……等巢材來搭建育嬰室,每次會產下3-5顆像皮蛋外殼般淡藍綠色、帶有褐色紋路的卵。雜食性的牠們除了果實、昆蟲、兩棲爬蟲類等小型動物之外,也會撿拾路邊的廚餘或是動物屍體,全身烏黑的晦暗形象加上腐臭的屍體,這也是為什麼烏鴉會讓人觀感不好,經常被聯想到不吉利。在台灣早期,布農族是不吃烏鴉肉的,要上山工作或打獵的時候,看到烏鴉就代表災禍臨頭,需要特別謹慎或是撤退。不過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正多虧了烏鴉、禿鷹、鬣狗……這些食腐動物扮演著大自然清道夫的重要腳色,我們的環境才能維持安靜整潔。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烏鴉叼石頭讓水位升高以喝到水的故事,雖然我們不曉得是否真的有烏鴉做過這件事情,但鴉科的聰明才智卻是公認的。國外曾經對鳥類的智商進行研究調查,指出烏鴉、渡鴉、松鴉……等鴉科鳥類是最聰明的鳥,相當於5-7歲的兒童,能夠學習如何使用工具,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人看過牠們把堅果丟在馬路上,等車經過碾碎外殼再撿來吃,或是用腳踩壓鋁箔包,讓飲料從吸管口噴出來。
日本視烏鴉為吉祥,不太會去驅趕,因此烏鴉無論在鄉村或是都市都相當常見,牠們也比較不怕人,會飛到校園去偷學生書包裡的食物、偷東西、翻亂垃圾或是店鋪擺飾,甚至是攻擊人,影響了居住衛生和安全。對於這些跟人類住在一起的動物,無論是烏鴉、黑鳶,還是石虎、白海豚……我們都在不停地學習如何跟牠們和平共處,分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