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鴉

  • 作者 郭貴嵐
  • 日期 2017.03.21

中文名

巨嘴鴉

別名

老鴉、老鴰、烏鴉、大嘴鴉、土老鴉

科名

鴉科

學名

Corvus macrorhynchos colonorum

分佈

台灣普遍的留鳥,分布於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山區闊葉林,冬天會降遷至較低海拔。有時會出現在近山的平地村落。

生態

常成群活動,個性機警,雜食性,以果實、昆蟲、兩爬類、小型哺乳類、雛鳥及鳥蛋等為食,亦會撿拾廚餘碎屑、腐屍等。築巢於高樹隱密處,鳴叫聲宏亮粗啞。

特徵

  1. 體長約46-59cm,翼展約95cm。
  2. 雌雄同型,全身烏黑但有一點藍紫光澤,虹膜暗褐色,額頭及嘴喙粗厚隆起。幼鳥帶褐色,額頭少隆起,嘴較為尖直。
  3. 飛行時尾羽略呈楔型。

補充

-

烏鴉、麻雀、燕子、鴿子……相信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叫出這些鳥名,不過你知道嗎?其實沒有一種鳥是叫這些名字,例如燕子泛指燕科的鳥類,成員有家燕、洋燕、赤腰燕……等等;以鴿子來說,一般人習慣把鳩鴿科的鳥類統稱為鴿子,都市裡面除了常見的家鴿之外,還有紅鳩、斑鳩、金背鳩……等等;而烏鴉呢,台灣看的到的有巨嘴鴉、小嘴烏鴉、禿鼻鴉……等,由於全身包含嘴、腳都烏黑,因而通稱烏鴉,而其中最常見到的就是巨嘴鴉,即便不認識牠的人,也認得那粗啞的「啊-啊-啊-」單音叫聲。

既然名為巨嘴鴉,想當然爾牠的嘴巴很大,粗厚的嘴喙直到末端才變窄,一身漆黑羽毛在陽光下透著隱隱約約的藍紫色金屬光澤。巨嘴鴉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鴉科鳥類,站立時的體長約40-50公分,翅膀展開可達一公尺,比許多小型猛禽還要大隻,當牠緩緩滑過天際的時候,經常被誤認成猛禽。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Ron Knight。CC BY 2.0)

巨嘴鴉在台灣是分布廣泛的留鳥,經常成群活動,個性機警,喜歡停在視野好的棲枝上。每年約3-6月是巨嘴鴉的繁殖季,牠們會尋找高樹的隱密處,利用枯枝、落葉、苔蘚、泥土……等巢材來搭建育嬰室,每次會產下3-5顆像皮蛋外殼般淡藍綠色、帶有褐色紋路的卵。雜食性的牠們除了果實、昆蟲、兩棲爬蟲類等小型動物之外,也會撿拾路邊的廚餘或是動物屍體,全身烏黑的晦暗形象加上腐臭的屍體,這也是為什麼烏鴉會讓人觀感不好,經常被聯想到不吉利。在台灣早期,布農族是不吃烏鴉肉的,要上山工作或打獵的時候,看到烏鴉就代表災禍臨頭,需要特別謹慎或是撤退。不過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正多虧了烏鴉、禿鷹、鬣狗……這些食腐動物扮演著大自然清道夫的重要腳色,我們的環境才能維持安靜整潔。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budak。CC BY-NA-ND 2.0)

小時候大家應該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烏鴉叼石頭讓水位升高以喝到水的故事,雖然我們不曉得是否真的有烏鴉做過這件事情,但鴉科的聰明才智卻是公認的。國外曾經對鳥類的智商進行研究調查,指出烏鴉、渡鴉、松鴉……等鴉科鳥類是最聰明的鳥,相當於5-7歲的兒童,能夠學習如何使用工具,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人看過牠們把堅果丟在馬路上,等車經過碾碎外殼再撿來吃,或是用腳踩壓鋁箔包,讓飲料從吸管口噴出來。

日本視烏鴉為吉祥,不太會去驅趕,因此烏鴉無論在鄉村或是都市都相當常見,牠們也比較不怕人,會飛到校園去偷學生書包裡的食物、偷東西、翻亂垃圾或是店鋪擺飾,甚至是攻擊人,影響了居住衛生和安全。對於這些跟人類住在一起的動物,無論是烏鴉、黑鳶,還是石虎、白海豚……我們都在不停地學習如何跟牠們和平共處,分享資源。

巨嘴鴉聯手驅趕靠近的蛇鵰。攝影:林冠佑

小知識

鴉的報恩
西雅圖的一位小女孩有個珠子分類盒,裡面排列著會發亮的石子、金屬螺絲、鈕扣、小珠子、樂高積木等小物件。東西雖平凡,但小女孩卻珍愛異常,原這些都是特別的禮物。小女孩有餵食烏鴉的習慣,後來發現鳥鴉會在吃完東西後留下一些小紀念品做為回禮。就連小女孩媽媽遺失的相機鏡頭蓋,也曾被烏鴉撿拾、洗淨送回居家院子的水池邊。這樣的經驗似乎不是特例,有許多人也收過烏鴉的禮物……。其實鳥鴉像貓一樣,會送禮物給牠的伴侶或是喜歡的對像,這對動物來說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只是有時牠們送過來的東西你可能不會喜歡,甚至會嚇一大跳就是了(有誰在睡醒時看到枕邊有隻死老鼠不會嚇一跳呢?)。

贊助

參考資料

書籍 台灣野鳥手繪圖鑑。蕭木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書籍 台灣鳥類誌(下)。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書籍 台灣鄉土鳥誌。周鎮。國立鳳凰谷鳥園。
書籍 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松原始。貓頭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