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51529402_e49208985f_b

做農又觀鳥 林冠佑的鹿寮坑里山大冒險

  • 作者 瞿涵
  • 日期 2017.09.24

「黃頭鷺!」冠佑望著稻田裡的鳥兒,告訴機車後座的我。

採訪這天上午,我和冠佑在新竹會合,他騎車載我往鹿寮坑挺進。沿著鄉間小路,景色是農田、工廠、農田、住宅、工廠、農田、水位好低的頭前溪…,「等一下路上會看到很多砂石車、水泥預拌車、聯結車,新竹有很多砂石廠和水泥廠。」冠佑說。環資新竹辦公室對面則是瀝青廠。包袱卸一卸,冠佑說要帶我上果園聊,辦公室成天是工廠運轉的噪音和廢氣,他只想速速逃離這「濁濁塵世」。

這時候,開著貨車的博彥老師出現了。彭博彥老師是「新竹鹿寮坑守護計畫」發起人,和當地社區一起經營土壤改良場,製作天然肥料、發展友善耕作。貨車上是用來製作堆肥的木屑,他需要冠佑幫忙卸貨。五百公斤的木屑兩袋,小貨車一台,麻繩一條,作為支點的小果樹一棵,博彥老師、華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詹榮妹和冠佑三人,合力嘿咻嘿咻地把木屑拉下了車。

短暫插曲結束,我們繼續往山上果園前進。選了一處乘涼所在,襯著蟲鳴鳥叫,今天的訪問是坐在樹下進行的。

曾在竹科當了四年多工程師,林冠佑也是「科技新貴棄高薪改當農夫」的其中一員,「辦公室坐不慣了,覺得在浪費生命換錢,因此決定把人生中最精華的時間用在自己可以成長的事。」

今天的冠佑,首要任務是照顧兩塊環資管理的海梨柑果園,除草、修枝採葉、下肥、噴液肥,休息時間看看鳥、拍拍照,再把自然觀察的成果上傳到臉書粉絲專頁「鹿聊田田看」。年底是海梨柑成熟的季節,他接著還要帶「動物安心成家方案」的海梨柑認股人上山採果。

唸研究所的時候開始接觸戶外活動,冠佑因此在電視節目「MIT台灣誌」上認識了陳玉峯老師,「那時發覺老師介紹生態的方式很獨特,就開始找書來看,逐漸累積自己對自然環境的見解,也選了比較有興趣的鳥類來認識。」

「在鹿寮坑工作最大的收穫是對生態觀察成長很多。常常在看就會對這裡的生態很熟悉,只要一個影子、或一段鳴叫聲,就知道是什麼鳥。」冠佑說,「這些都是自己練出來的,也才發現原來在這方面有一點天分。」

如果冠佑的關鍵字是「鳥」,那鹿寮坑的關鍵字就是「里山倡議」。

「里山倡議」源自於日本。「里山」是指環繞在村落周圍的山林,在台灣則分布在低海拔淺山丘陵,也正好位於高山和平地中間的區域;鹿寮坑就是這樣的地方。里山裡有人居住生活,也有一定程度的生態被保留下來,不同於平原的自然環境幾乎已開發殆盡,而高山或深山地區則人煙稀少。

人與自然環境長期共處同一空間,兩者之間必當會產生衝突,例如不斷出現的石虎路殺。「里山倡議」便是要創造人及自然可以和諧共處的環境,並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顧及「人」就需要有經濟收入,顧及「自然」則不能有太多破壞行為。

對比附近噴了除草劑而枯黃的果園,冠佑照顧的果園是百分百友善耕作,人工除草修枝,使用的肥料和液肥來自和社區合作的鹿寮坑土壤改良場,天然素材、純手工精心製作。

環資剛接下果園的時候,有些居民並不看好、覺得會種不起來。鹿寮坑的計畫即將滿三年,這些穩健的堅持也漸漸出現成效,「有人發現我們的果實狀況沒比較差,嚐起來又甜又多汁,甚至不太受到詭譎多變的氣候影響,就開始問我們是怎麼做的。」

Timberland志工協助採果,每個人看到黃澄澄的海梨柑都很興奮!

但即便是友善耕作,冠佑最初還是有些掙扎。熱愛生態的他,內心覺得所有動植物都該擁有自由生長的機會,但為了讓果樹健康生長,他得親手殺害「橘子樹剋星」天牛、割除果園雜草。經過一些時間調適,「最後想通了,『我不也是里山生態系中的一環嗎?』」才逐漸接受這些「殺生行為」,「反正就告訴自己:『這些草生命力都很強,也不會真的死!』」冠佑開玩笑地說。

在鹿寮坑的日子也讓冠佑更了解里山地區的生態運作。他原本以為,低海拔地區開發嚴重,鹿寮坑的生態應該不怎麼豐富。來了以後出乎他意料,在離工業區這麼近的地方,竟然紀錄了86種鳥類,甚至還有一級保育類的林鵰和遊隼。「生物或生態的確會因為開發而退縮,但只要棲地還在,牠們還是會一直存在而且努力活著。等到有一天棲地恢復了,牠們就會重新回去。」

  
在鹿寮坑記錄到的一級保育類動物-林鵰(左)和遊隼(右)。(攝影:林冠佑)

對鹿寮坑計畫的未來期許,冠佑覺得「行銷」是關鍵。

冠佑認為,直接在鹿寮坑施行友善耕作很重要,是基礎打底、也讓團隊能了解實際操作會碰到的問題。但其影響力跟行銷相比,顯得慢而不明顯。「友善耕作的作物價格比較高,這對農民比較有誘因。如果幫農民把行銷做起來,有機會讓更多人轉為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如此帶來的改變與對環境的影響會更大。」

「重點還是農民的生計。台灣現存的問題是,有錢的人剝削沒錢的人,沒錢的人剝削環境。里山倡議同樣在意『人』的生存,實踐里山倡議也就能解決部分的問題。」

趕在太陽下山前,冠佑背起除草機在山坡上割草。崇山峻嶺的,放眼望去就是一整片樹,上山的路上也只見到兩三個居民。我問他,一個人務農會不會孤獨?

「不會!」講話慢條斯理的他,立刻斬釘截鐵地回我,「這裡有很多生物朋友啊,像坐在這邊就有聽到蟬鳴、五色鳥,剛剛還有竹雞跟大彎嘴畫眉,有這些生態存在,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寞。我很喜歡待在這種生態很豐富的環境,聽聽各種聲音,有機會就可以看看牠們或拍照。」話才說完,樹上的台灣騷蟬又發出震耳欲聾的鳴叫聲,打斷了我們的對話。

IMG_3154.JPG

更多文章

「台灣本島第一筆紀錄」: 新記錄種水生甲蟲...
報導
「台灣本島第一筆紀錄」: 新記錄種水生甲蟲...
2023-12-01
今年4月臺灣蜻蜓學會受環境資訊協會邀請,到新北市石門區的阿里磅生態農場和附近的...
【新聞稿】雙 11 購物節,綠藤攜手消費者...
報導
【新聞稿】雙 11 購物節,綠藤攜手消費者...
2023-11-15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發稿單位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官網當日收益全...
比西里岸,「尋」水路
報導
比西里岸,「尋」水路
2020-12-31
守護行動:  台東成功環境守護計畫 標籤: 比西里岸部落地圖行動  文 /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