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隨著疫情降溫,日常生活逐漸恢復,墾丁後壁湖(花園)春季珊瑚礁體檢由認養潛店「CTDiver」順利招募11名志工,其中5位為Eco diver。隨著進入春季,天氣回暖,水溫也逐漸回溫,由於 5位熱情洋溢的志工新血注入,團隊氣氛興致盎然。經行前課培訓及測驗後,分別將新、熟志工搭配組合,並以深、淺調查線同時調查的方式進行。
體檢成果
調查地點:墾丁後壁湖花園
調查時間:2023年4月22日
天氣:晴時多雲
水溫:攝氏26度
調查深度:5米及10米
能見度:10米
底質調查結果顯示,5米處與10米處的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與軟珊瑚總和)分別為50.625%、54.375%,組成皆以軟珊瑚較為優勢。以國際標準來說,5米處與10米處活珊瑚覆蓋率皆屬於「優良」等級(大於50%)。生物類別的底質中,除活珊瑚以外,其次以藻類覆蓋率最高,5米處與10米處覆蓋率分別為9.4%與8.1% 。
非生物底質類型,5米處以岩石為主,覆蓋率為26.25%,其次則為沙,覆蓋率為11.28%。10米處的岩石覆蓋率為13.75%,沙覆蓋率為15%,顯示此處海床為礁盤、沙交錯。此外,10米處記錄到泥沙覆蓋率為1.875%。泥沙因粒徑較小、較輕,通常於封閉地形或水深較深處較少受到海浪影響之處,較容易沉降下來。目前此處泥沙覆蓋率不高,若沉降過多,覆蓋於生物表面,可能造成生物窒息或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10米處有觀察到零星新死珊瑚,是否與泥沙有關,可持續關注。
指標性魚類調查結果顯示,5米處及10米處皆觀察到蝶魚、石鱸、鸚哥魚以及體型大於30公分的石斑。蝶魚的族群密度介於3.5~7隻/100 m2;石鱸介於0.5-0.75隻/100 m2;鸚哥魚介於0.25~1隻/100 m2;石斑則介於0.75~2.75隻/100 m2。而這些魚類的族群密度,皆是5米處較高。笛鯛則僅於10米處觀察到,族群密度為2.75隻/100 m2 。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5米處大於30公分石斑最多為,2020年0.5隻/100 m2較,今年春季高出許多。究竟是石斑數量確實有成長,或僅是一時的現象。仍待持續觀察。
後壁湖樣點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禁漁區,觀察到的魚類種類較其他樣點豐富。然而因為位於觀光地區,亦為熱門潛點,休閒潛水員相當多,當潛水員在穿越線附近活動時,也多少影響指標性魚類調查的進行。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調查結果顯示,5米及10米處皆有記錄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介於0.25-1.75隻/100 m2 ;亦觀察到硨磲貝,族群密度介於0.25-1隻/100 m2 ,魔鬼海膽與硨磲貝於5米處的數量皆大於10米處。此外,5米穿越線還記錄到馬糞海膽,族群密度為每一百平方公尺0.25隻的馬糞海膽,這是此處歷年調查以來,首次觀察記錄。
因後壁湖花園地形為岩石、沙混雜,越往深處的地形,沙、碎石比例越高,活珊瑚也以軟珊瑚為主,因此能提供立體的躲藏、棲息空間較少,可能因此導致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種類、數量也偏少。
本次於5米觀察到珊瑚斷枝,環境衝擊「其他珊瑚損害」的等級為「中等至高」,後壁湖樣點位於墾丁國家公園中,屬於觀光地區,在此進行休閒潛水的潛水員相當多,為熱門潛點,推測可能是人為活動造成衝擊影響。
調查過程中,伴隨一隻海龜與志工共游,也讓調查團隊相當驚喜。
合作單位
特別感謝
墾丁CTDiver潛店認養潛點,並支持氣瓶等潛水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