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DIGITAL CAMERA

2022 墾丁合界 春季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 作者 林育朱
  • 日期 2022.09.27

墾丁合界珊瑚礁體檢於2016年底時由陽光潛水認養,因調查團隊多由固定志工組成,因此在2021年底時,由環資與海保署合作,協助志工們取得生態潛水員證照。2022年合界春季珊瑚礁體檢,則是資深志工們正式成為生態潛水員後,進行的首次調查,希望志工們未來要持續作為珊瑚礁體檢的一股生力軍唷!

調查成果

調查日期:2022/04/16
調查樣點:合界5米及10米
天氣:晴朗
水溫:26度
能見度:5米處/15米,10米處/8-10米


調查結果顯示,合界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與軟珊瑚加總)在5米深度為36.9%,10米深度為34.4%,2個深度的穿越線差異不大,且根據國際珊瑚礁體檢標準,屬於「一般」等級(25-50%)。活珊瑚組成也皆以硬珊瑚為主,而硬珊瑚也是底質中生物類別占比最高,5米與10米處覆蓋率分別為33.75%與32.5%。
2020年因台灣周邊海域水溫升高,且缺乏颱風過境帶動下層較為低溫的海水,導致各地珊瑚白化事件頻傳,環資於同年11月調查時即發現,硬珊瑚覆蓋率從5米處53.75%與10米處66.25%降至33.125%與39.375%。爾後經過數次調查,截至2021年10月時,調查結果顯示10米處活珊瑚覆蓋率為47.5%,似乎逐漸恢復,5米處則為34.375%,則未有明顯起色。與今年調查數據相較,5米處顯示持平,10米處則相差近15%,調查過程也偶爾觀察到礁盤上出現大片死亡已久且覆滿藻類的珊瑚骨骼,而究竟是因為珊瑚分布不均勻,或是又發生了其他環境事件導致活珊瑚覆蓋率降低,則有待後續調查時驗證。
其他生物底質中,則以藻類覆蓋率為次高,5米及10米處皆為6.875%與5.625%。相較於2021年底,5米與10米處皆為20%來得低,可能是因為水溫逐漸上升,不利於藻類生長所致。非生物性類別中,覆蓋率最高為岩石,分別為53.125% 與56.25%;亦是所有底質類別中,覆蓋率最高的。


指標性魚類調查顯示,記錄到最多數量的類別為蝶魚,5米的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6.25隻,10米則為5.5隻。其他魚種部分則還觀察到石鱸、笛鯛、鸚哥魚及裸胸鯙,雖數量不多,但記錄到的種類相當多元。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調查顯示,5米及10米穿越線皆有記錄到魔鬼海膽及硨磲貝,5米處則還記錄到清潔蝦。
5米處與10米處的魔鬼海膽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9隻與1.25隻,硨磲貝族群密度則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0.75隻及1.75隻。
此處魔鬼海膽的數量一向是5米處較多,極可能是可供魔鬼海膽躲藏的地形較多,例如洞穴、海溝等,10米處以連續、平坦礁盤為主,潛藏掠食者也較多(例如:板機魨、大型鸚哥魚),因而可能造成魔鬼海膽族群在不同深度的數量差異。
環境衝擊部分,5米處僅有記錄到「漁具」此項,若衝擊最嚴重為3分,此處為0.5分,顯示為輕微。10米處則有記錄到較多項,包含「漁具」、「垃圾」及「其他」,僅有0.25~0.75分,同樣屬於輕微。

更多文章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調查報告
2023年 蘭嶼 珊瑚礁體檢 成果報告
2023-12-28
2023年蘭嶼珊瑚礁體檢原訂在5月下旬,受瑪娃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延至八月下旬辦...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後壁湖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2023-12-23
今年秋季墾丁後壁湖(花園)珊瑚礁體檢,環資與認養潛店「CTDiver」合作舉辦...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調查報告
2023年 澎湖澎南海域 9月 珊瑚礁體檢...
2023-12-01
今年春季時,海洋公民基金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培訓了8位生態潛水員,於秋季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