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21653928_238a87d21e_b

2020 鼻頭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 作者 黃靖雲
  • 日期 2021.03.08
鼻頭公園內的小小海灣不僅是北台灣珍貴的天然游泳池,也是陪伴許多新手潛水員成長的平靜水域練習場。由於灣內水域面積小且地勢平坦,因此僅能進行一條穿越線的調查。趁著這個機會,調查志工們還另外進行一支氣瓶的淨海活動。操作過程中,志工們細細地觀察珊瑚,小心翼翼為珊瑚鬆開纏繞的魚線或漁網,留意帶刺的木蝦假餌,當然沒有放過載浮載沈的各種塑膠製品,淨海淨到捨不得上岸,帶隊教練得頻頻回頭才能將志工們催上岸。上岸後,將所有垃圾攤在地上,再回頭看看海灣,有股大掃除的清爽感。
  
圖:志工清理珊瑚礁上的垃圾 / 謝宇新攝

 

調查成果

調查日期:2020/7/12
調查樣點:鼻頭
天氣:晴朗
水溫:27-28℃
能見度:5-8米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鼻頭的海床底質主要由非生物類別的碎石(33.8%)和岩石(28.8%)組成,接下來才是屬於生物類別的硬珊瑚(25%)和藻類(6.3%),灣內沒有記錄到軟珊瑚,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與軟珊瑚總和)屬於國際標準的「一般」(25~50%)等級。

與往年調查資料比對,鼻頭主要的底質類型一向都是碎石和岩石,在不同年份之間的消長情形可能受到當年度穿越線的佈置方法(角度、深度)或氣候因素(如颱風、季風)的影響而使海床地形發生改變,但整體而言兩者相加約佔50~60%,另外的40-50%則大部分由硬珊瑚和藻類組成。

 

  

指標性魚類部分,主要記錄到蝶魚,族群密度為18隻/100m2,另外此次也記錄到石鱸,但族群密度僅有0.75隻/100m2,其他類別則在此次調查中缺席。合併往年調查結果來看,雖然蝶魚族群的生存高度依賴珊瑚礁,其活動範圍也相對侷限在珊瑚附近,但蝶魚族群的數量與硬珊瑚覆蓋率似乎沒有明顯的連帶關係,反而跟藻類覆蓋率的消長呈現比較明顯的相反趨勢,當藻類覆蓋率越高,蝶魚族群的數量越少,藻類是否會為蝶魚帶來負面影響,兩者間的互動關係值得深入探討。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族群數量一如往年稀少,本次調查中記錄到清潔蝦及魔鬼海膽,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1.5隻及0.75隻。然而今年記錄到一位稀客—龍蝦,龍蝦是高經濟食用物種,在在台灣海域不易觀察到野生個體,大家莫不期盼牠可以在這個小小淺灣安身立命。

分析往年資料可以發現,魔鬼海膽的數量受到主要食物來源—藻類覆蓋率的調控,從2011年到2015年,鼻頭的藻類覆蓋率都在10%以下,這五年間的魔鬼海膽族群密度也都不超過0.25隻/100m2,然而2016年記錄到較高的藻類覆蓋率(17.5%),2017-2020年間卻又回到過往5~10%的水準,魔鬼海膽族群從2017到2020年都維持在較高的數量(0.75隻/100m2)。有趣的是,魔鬼海膽的壽命一般約為3-5年,藻類覆蓋率在2016年的一波上升是否能為魔鬼海膽帶來3-5年的族群數量上升,或是存在更複雜的互動關係,是未來值得密切關注的課題。

 

圖:志工執行珊瑚礁體檢/ 謝宇新攝
圖:鼻頭海域的珊瑚礁生態/ 謝宇新攝

※更多2020鼻頭場次珊瑚礁體檢的照片

更多文章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2024-07-29
2023年龍洞1.5號第二次珊瑚礁體檢於9月17日辦理,可與同年6月底之體檢結...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本次調查因合界浪況不佳,調查團隊僅能見機行事,於風浪較小的時機下水,分兩天完成...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位於墾丁樣點合界,由陽光潛水自2016年起認養,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