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69441216_45819f0df0_b

2020 潮境公園珊瑚礁體檢成果報告

  • 作者 黃靖雲
  • 日期 2020.12.21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18年與海科館合作培訓潛水志工隊成為生態潛水員(Ecodiver),並由受訓後的志工協助進行潮境珊瑚礁體檢調查,這樣的合作模式已邁入第三年。透過在地潛水員對潮境的熟悉與關心,我們逐漸能夠了解這裡的珊瑚礁生態樣貌。

 

調查結果

調查日期:2020/6/27
調查樣點:基隆潮境保護區
天氣:晴朗
水溫:27-28度
能見度:10-12米

調查結果顯示,潮境覆蓋率最高的底質類型為岩石(46.88%),其次為硬珊瑚(37.5%),再者為藻類(7.5%),亦有小範圍的碎石(1.88%)及沙地(4.38%)。潮境的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加軟珊瑚)達到37.5%,屬於國際標準中的「一般」等級(25-50%)。

指標性魚類部分,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記錄到蝶魚4.5隻、裸胸鯙1隻、笛鯛0.5隻和鸚哥魚0.25隻,本次調查記錄到的魚類種類較往年多樣。

此外,國際珊瑚礁體檢調查法未納入體長小於30公分石斑的計算,台灣珊瑚礁體檢則在今年將其納為指標性魚類的調查標的之一,這也是本次調查記錄到最多的魚類,平均每100平方公尺有10.25隻。然而體長大於30公分的成熟石斑則僅為每100平方公尺0.25隻。兩者在族群數量上有如此顯著差異,可能因為體型較大的成熟石斑有更好的游泳及掠食能力,可選擇遷移至深度較深、干擾較小或食物來源更豐富的珊瑚礁區棲息。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記錄到的物種較為單純,僅記錄到魔鬼海膽及清潔蝦,族群密度分別是平均每100平方公尺2隻魔鬼海膽及0.25隻清潔蝦。

潮境公園2017~2020年調查成果整理如下圖:

歷年來潮境公園珊瑚礁的底質組成並無出現太大變動;指標性無脊椎動物部分並無出明顯趨勢;指標性魚類部分則可看到蝶魚及小型石斑(體長小於30cm)有明顯的族群數量增長。我們期待透過未來持續監測,能看到更多的指標性物種,並透過長期水下生態調查完整記錄此地珊瑚礁生態系的變化。

 

更多文章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2024-07-29
2023年龍洞1.5號第二次珊瑚礁體檢於9月17日辦理,可與同年6月底之體檢結...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本次調查因合界浪況不佳,調查團隊僅能見機行事,於風浪較小的時機下水,分兩天完成...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位於墾丁樣點合界,由陽光潛水自2016年起認養,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