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野柳珊瑚礁體檢志工,鄭念昀攝。
一波三折、延期兩次的野柳珊瑚礁體檢終於在iDiving楊教練的帶領下,順利完成了。烈日當空,大夥浩浩蕩蕩乘船出海來到野柳岬南側水域,為這片珊瑚礁進行一年一度的調查。暑假期間的野柳地質公園出現了不少出遊的家庭和釣客,水下的野柳也同樣熱鬧,成群的雀鯛和倒吊魚來報到。然而如同往年,珊瑚礁上也觀察到了一些廢棄魚線、漁網、寶特瓶、鋁罐及塑膠袋。志工在調查之餘也不忘慢下腳步,小心翼翼地將纏繞在珊瑚枝中的魚線移除。希望在岸上出遊的遊客釣客在休閒之餘也不忘將手邊的垃圾妥善處理,實踐垃圾不落地。
左上:纏繞在枝狀珊瑚中的魚線; 右上:志工小心翼翼的將漁網移除,鄭念昀攝。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7/08/13
調查地點:野柳地質公園以南(野柳岬南側)
天氣:晴朗
水溫:攝氏26-27度
深度:5米及10米
能見度:淺處:5米,深處:10米
野柳底質以岩石和硬珊瑚為主,淺處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加軟珊瑚)達25%,深處達21.9%。今年調查發現岩石多處佈滿了絲藻和鈣化藻,但因為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的調查方式不把絲藻和鈣化藻視為營養鹽指標藻類,因此不計算在內。此外,深處觀察到不少海扇、海柳以及海鞘,這些底質種類則歸納為「其他」,覆蓋率為13.8%。
指標性魚類的部份,淺處與深處都觀察到蝶魚,淺處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5隻,深處較多,每100平方公尺2.75隻。深處也觀察到笛鯛,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1.5隻。鸚哥魚及裸胸鯙也零星出現。深處樣區內出現4隻小石斑,但珊瑚礁體檢調查方法不記錄小於30公分的個體,因此石斑族群密度掛零。
如同往年,指標性無脊椎動物不多。淺處僅觀察到馬糞海膽,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25隻。深處則僅觀察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5隻。目前野柳地質公園公告禁止採捕野生動物,但仍然允許當地領有許可證漁民垂釣。今年調查顯示,野柳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偏低。這是否跟垂釣行為或跟先天棲地條件有關,還需更進一步研究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