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2017年龍洞4號珊瑚礁體檢志工合照 (徐巧玲 攝)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7/07/02
調查地點:龍洞4號(和美國小)
天氣:晴
水溫: 26度
能見度:5米
如同其他東北角的樣點,龍洞4號屬岩礁地形,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軟珊瑚)介於8.1-36.9%,以樣點1-10米的活珊瑚覆蓋率最高,樣點2號-5米的最低。藻類覆蓋率介於3.1-34.4%,兩個樣點淺處的藻類覆蓋率都比深處的高。7月正是夏季中旬,水中營養鹽仍然偏高,導致藻類叢生,有待季節完全轉變,藻類可能會自然減少。
上:龍洞4號發現一株破損的硬珊瑚 (徐巧玲 攝)
眼尖的志工在穿越線上觀察到一株破損的珊瑚,疑似是被潛水員不小心踢斷的。志工不禁感嘆近年休閒潛水員數量增加,對東北角的生態系增添了不少人為干擾,心疼不已。
指標性魚類的部份,蝶魚、小小石鱸幼魚(扭扭魚)、笛鯛、石斑、鸚哥魚和小小裸胸鯙都來報到了!除了樣點1-5米以外,其他三條穿越線上都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介於每100平方公尺1.5-4.25隻。其他指標性魚類則是零星出現,族群密度不高但也難得記錄到幾隻符合國際珊瑚礁體檢標準的石斑(>30公分)以及鸚哥魚(>20公分)。只有小指頭般大小的裸胸鯙則是志工在礁石洞穴裡尋找無脊椎動物時驚喜發現的。除此之外,志工也觀察到了優美的疊紋蓋刺幼魚、成群的梭魚及倒吊、橫紋九刺鮨以及星鱠。或許因為龍洞4號是熱門潛水點,水下觀察到的魚都不太怕人,因此有不少魚類出現。
無脊椎動物調查的部份,四條穿越線上皆觀察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5-4.25隻,兩個樣點的淺處都比深處多。觀察入微的志工也在樣點1-5米,以及樣點2的5米和10米的洞穴中找到馬糞海膽,族群密度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各0.25隻。另外,志工也在樣點1-10米和樣點2-5米和10米都發現從洞穴裡伸出長長的觸鬚、只有指頭大小的小小龍蝦,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0.25-0.5隻,讓人喜出望外!
這次龍洞4號珊瑚礁體檢可說是驚喜連連,不禁讓人體會到這片礁的生物多樣性。希望喜歡在龍洞活動的潛水員能夠珍惜這片難得的水下花園,注意自己的中性浮力,讓潛水行為帶來的人為干擾降到最低。
2017年龍洞4號珊瑚礁體檢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台灣匯豐(商業)銀行贊助,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並由潛水易購網Scuba Shop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