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資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和新社部落的大哥合作,一起進行珊瑚礁體檢。超~~~級幸運地老天賞我們風平、浪靜、水也清的好日子!據說自從四月多我們來場勘那次以後,能見度一直沒有好過。
雖然海況、天候都配合,沒想到碰上最大的阻礙就是消、波、塊!在地的大哥們在消波塊中間是穿梭自如,如履平地,我們外地來的菜鳥卻是舉步維艱,如履薄冰,得靠著大哥們的攙扶、提裝備才能安然穿越。過了消波塊這關,下海、上岸都還得先應付大小如西瓜的石頭,在起浪時碰上這種地形真是惡夢。而挑戰還沒結束,從下水點到真正可以體檢的地方粗估距離300公尺,浮潛勘查、正式體檢兩趟來回,至少1.2公里,中間還頂流、頂流!
工作人員一度踢到不僅快斷氣,連腿都差點要踢斷。但是大哥們卻是自在悠閒,有說有笑,拿著相機、紀錄板上下翻騰,以浮潛方式指認著哪些是指標性物種,不時還照看著我們。
中午和部落朋友們一起享用他們的傳統菜餚、BBQ,分享體檢的數據,一張張秀出海下的照片,有生物、有海男們的身影,不論大人、小孩都看得入迷。「我們的海沒有這麼漂亮,是你們拍得漂亮。」一位大哥感嘆說著,他也說,以前的珊瑚又大、又漂亮。希望這些照片喚回他兒時回憶裡那片海曾經美麗的樣貌,然後許下世世代代都要守護這片海的承諾。
最後的最後,小朋友們用族語唱著一首首噶瑪蘭歌曲,雖然不知道那些歌詞的意思,透過小朋友嘹亮的歌聲,卻還是非常有感染力。最後為這場令人超級感動的珊瑚礁體檢劃下句點。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7/08/10
調查地點:花蓮新社
天氣:晴
水溫: 28度
能見度:7米
深度:5米
花蓮新社屬岩礁地形,穿越線上呈現的底質組成較單一化,以岩石為主,活珊瑚覆蓋率為11.875%,屬於國際標準的「不佳」程度。推測原因為,礁盤的位置在新社半島凸出處,沒有遮蔽,不論颱風季節、冬天東北季風時都容易起大浪,因而觀察到的珊瑚數量不多,且以團塊型或平鋪型為主。然而根據當地居民描述,以前新社半島外的海域,還有許多大顆珊瑚,後來不知道是因為有人過度採集或什麼因素,因此現在的珊瑚已經不像以前多。
此外還記錄到藻類的比例較高,約16.875%。通常在水溫升高後,藻類會因為不耐高溫而消失,因此未來還需要持續觀察。
指標型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部分,除了發現一隻魔鬼海膽,其他物種皆是掛零。推測可能是因為礁盤多平坦無遮蔽,因此也不利於魚類或無脊椎動物躲藏。而志工反而在其他大塊岩石或石頭中間,觀察到蝶魚、裸胸鯙和龍蝦。而當地居民也還保有下海採集、漁撈的習慣,此外,居民也指出會有人在岸邊佈放流刺網抓龍蝦,因此沒有觀察那些指標性物種,可能是多重自然和人為因素所致。
而環境衝擊的部分,除了「漁網」以外,並不見其他環境衝擊。而這結果也印證了前面居民所述,時常有人前來這裡佈放漁網的現象。
2017年新社珊瑚礁體檢為花蓮縣豐濱鄉新社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