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A logo

2017杉原珊瑚礁體檢成果

  • 作者 林育朱
  • 日期 2020.12.20
自從2012年的紀錄以來,時隔5年,調查團隊終於又碰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天賜良機”,能夠進行杉原的珊瑚礁體檢。因為杉原灣內底質多泥沙,一旦碰上浪大、下雨時,水下很容易變得一片渾濁。長年定居杉原的美國人Chris表示,杉原灣周邊的山坡上一直有整地、開發的狀況,一旦下雨,雨水就會帶著泥水流入灣裡,讓灣裡水下能見度變得很糟糕,而且常需等到5-7天才能夠恢復。而由於杉原灣的底質容易因為受到擾動後就再懸浮或是有大量泥沙流入等因素導致能見度降低,對於外地的調查團隊來說,要等到海況極佳可以調查的時機,不見得能夠立即趕到,因此期待未來東部有越來越多具有保育觀念的潛水志工加入,組成在地的調查小隊,才能更有利於進行此地的生態監測。

體檢成果

調查日期:2017/09/23

調查地點:杉原灣

天氣:晴朗

水溫:攝氏28-29度

深度(平均):南礁3米,中礁5.5米

能見度:南礁7-8米,中礁4-5米

調查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率(軟珊瑚加上硬珊瑚)為31.9-37.5%,屬於國際標準中的「一般」程度(25-50%)。杉原灣海下礁盤面積和分佈有限,其他底質多為沙子,因此比較缺乏硬底質讓珊瑚可以附著生長。而泥的覆蓋率則為5.6-14.4%,南礁較高。泥是比沙粒徑更小的物質,重量較輕,很容易受到擾動後再懸浮,因而減低光線穿透水層的深度,間接地影響珊瑚能吸收到的光線。此外,泥也可能覆蓋在珊瑚上,數量少的時候,珊瑚可以透過分泌黏液等許多方式清除這些泥,數量一多時,珊瑚也無能為力,將會直接地受到泥覆蓋的影響。

指標性魚類的部分,觀察到的還是那幾種常見的魚類,包含蝶魚、石鱸、笛鯛和鸚哥魚等,族群密度都不高,在0.25-2.25隻/100平方米之間。而調查過程發現或許因為這裡是周邊居民的漁獵場所,因此魚怕人的程度比東北角還嚴重。

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部分,除了發現一個魔鬼海膽和硨磲貝以外,其他無脊椎動物則沒有觀察到。而理由同上,因為周邊居民還保有漁獵習慣,因此可能常會下海捕捉這些物種食用。而在環境衝擊方面,記錄到很多魚線和漁網或許也驗證了前面的臆測。

>>2017杉原珊礁體檢精彩照片

主辦單位

贊助單位

共同主辦

更多文章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調查報告
2023年 龍洞1.5 秋季 珊瑚礁體檢 ...
2024-07-29
2023年龍洞1.5號第二次珊瑚礁體檢於9月17日辦理,可與同年6月底之體檢結...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秋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本次調查因合界浪況不佳,調查團隊僅能見機行事,於風浪較小的時機下水,分兩天完成...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調查報告
2023年 墾丁合界 春季 珊瑚礁體檢 成...
2024-05-30
位於墾丁樣點合界,由陽光潛水自2016年起認養,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