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單位水下攝影
自附近深澳活力發電廠2008年除役後,台電本打算改建發電廠,並在番仔澳新建長1460公尺、高出水面10公尺的卸煤碼頭,直接往灣裡延伸。番仔澳水深15-30m處有個稱為番仔澳水晶宮的珊瑚礁。據潛水教練王銘祥紀錄,番仔澳水晶宮生長著許多海扇、軟珊瑚、海鞭、圓管星珊瑚和桶狀海綿,是魚群的棲身之地,也是孕育當地漁業的重要產房。若卸煤碼頭建成了,改變灣內的水流和營養運輸,對灣內珊瑚礁和漁業經濟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也會讓基隆市政府與環保團體在此努力多年的海洋牧場功虧一簣。 幸好,2012年在「我愛番仔澳連線環保團體」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的網路連署下,匯集了3千多人、2百多個社團連署聲援,以人民的力量,暫時擋下了這個計劃。
台灣珊瑚礁體檢自2009年持續在番仔澳進行調查,匯集當地珊瑚礁健康狀況的資料。感謝各位志工與我們一起繼續關心這片海底水晶宮!
體檢成果
調查時間: 2015年9月23日
調查地點:番仔澳
珊瑚礁體檢在位於番仔澳西北側5-10m的岩礁上進行, 並非在番仔澳水晶宮進行。雖然如此,志工們也在調查地點目睹了數隻小石斑、獅子魚和零星的鸚哥魚在岩礁區中穿梭。
志工水下作業底質調查顯示,番仔澳珊瑚礁以岩台和巨石為主,5m淺處活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高達30.6%,屬於「一般」程度, 10m深處則較低,活珊瑚覆蓋率達17.5%。番仔澳海域海流較強,珊瑚多為平鋪型的硬珊瑚為主,棲地複雜度較低。此礁上也紀錄到藻類,淺處覆蓋率達22.5%,深處藻類覆蓋率則較低,為15.6%。
魚類調查的部分, 深淺兩處皆紀錄到蝶魚,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2.5隻(5m)和 4隻(10m)。深處也紀錄到零星的石鱸和20公分以上的鸚哥魚,兩種的族群密度都是每100平方公尺0.25隻。因調查點平鋪珊瑚偏多,少見表面較複雜的枝狀和柱狀珊瑚,且又是岩礁地形,所提供的棲地較為簡單,因此一般常見的珊瑚礁魚類較少。因而志工們也在此觀察到了數隻喜愛岩礁棲地的石狗公、獅子魚、網紋石斑、玳瑁石斑和黑貓仔(橫紋九刺鮨),由此可見番仔澳還算是健康的岩礁生態系。
無脊椎指標物種的方面,兩處僅紀錄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為每100平方公尺1.5隻(5m)和0.75隻(10m)。其他指標性物種都沒有在調查區內出現。同樣的,番仔澳調查地點的岩礁地形較為單一化,提供這些珊瑚礁無脊椎指標性物種的棲地較少,因此其他指標性物種都缺席。
海兔螺,番仔澳 2015番仔澳珊瑚礁體檢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