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角體檢又淨海,還給海洋生物乾淨的家
2015年7月4日週六一早, 週末堅持不賴床的珊瑚礁體檢志工身負重任,來到了鼻頭角進行體檢與淨海兩個重要任務。志工一清下去不得了!鼻頭角的木蝦竟然比清潔蝦還要多!在「四季清除海中垃圾潛水聯盟」陳玄州教練的指導下,志工們花了將近一小時,將珊瑚礁上的垃圾歸還到陸地上,當天收獲還真不少!有一大綑塑膠圍欄、好多綑廢棄已久的魚線、餌料包裝和鐵鋁罐等,從裡面還解救了許多小魚、小蝦,當然也都讓志工放回大海中。但願大家到鼻頭角親近大海時不要將大海當成垃圾桶啊!
而這次淨海行動我們也使用了國際ICC表格將所有垃圾加以分類,兩次淨海大約減了30-40公斤,那麼分析下來的結果,誰是第一名呢?
第一名:魚線和魚鉤,有100件(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木蝦)
第二名:鐵鋁罐,有43個(有很多的啤酒瓶喔)
第三名:釣魚用具,包含釣竿、釣餌、浮標及包裝,有30件(裡面有許多看起來是裝餌料的塑膠盒唷)
體檢成果
調查地點:鼻頭港
調查時間:2015年7月4日
底質調查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軟珊瑚)為33.75%,其中硬珊瑚覆蓋率就達到33.125%,顯見這裡的底質主要是以硬珊瑚為主。而其他的底質類型,以岩石和碎石為主,分別為27.5%和31.25%,碎石的覆蓋率又比岩石為高,顯示出此地非生物類別的底質以不穩定的碎石為主。可能因此珊瑚或其他底質生物難以附著,所以覆蓋率不高。
魚類部分,延續以往的紀錄,主要還是以蝶魚為主,族群密度高達6隻/每100平方公尺,且多以小蝶魚為主,顯見此地可能是小魚、幼魚的避敵場所,而這點也在我們從撿拾上來的漁網或垃圾中,發現許多體型約3-5公分的小魚獲得佐證。其他種魚類則還觀察到石鱸。調查過程志工也發現許多玳瑁石斑的蹤影,然而因為體型未達30公分的下限,因此沒有列入紀錄中。另外,也可能因為港內戲水民眾多、釣客也多,因此其他魚類或大型魚類容易遭受干擾,而不會棲息於此。
無脊椎動物部分,僅有紀錄到清潔蝦,族群密度為0.5隻/每100平方公尺,而其他無脊椎動物則沒有紀錄到。而這可能是因為一來港內戲水民眾多,且底質又以無法躲避的碎石為主,易受干擾,因此較沒有無脊椎動物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