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台東連線」珊瑚礁體檢,首次串連杉原及基翬兩地,以移動的方式完成台東沿海的珊瑚礁體檢。但杉原因風浪及能見度不及50公分,而改到北邊的加母子灣, 這也是首次在此進行珊瑚礁體檢。
受近年陸域開發及之前颱風影響,兩處海域混濁、能見度不佳,且海底各式垃圾遍布, 造成珊瑚白化, 令人怵目心驚。移居台東20多年的美國夫妻顏瑞福(Chris)表示,早年杉原海域十分清澈、珊瑚美不勝收,魚蝦更是豐富;第一次參加珊瑚礁體檢、在大專任教的志工林永修老師也回憶,30多年前三仙台還沒有興建跨海拱橋(1987年落成)時,就曾經拉著小橡皮艇到三仙台上露營,那時的海洋美極了。難得在 「味增湯」裡潛水的志工們,紛紛表示恨不得能回到2、30年前。
此次在基翬也安排了淨海活動,志工努力清除纏繞在珊瑚礁上的漁網、碎布及纜繩,但畢竟成果十分有限。美麗有生氣的海洋,是需要大家一起維護,也希望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珊瑚礁體檢及淨海活動,讓更多人瞭解臺灣沿海的問題。
體檢結果
- 調查地點:台東加母子灣
調查時間:2014/09/12 ;天氣:晴;水溫:攝氏29度;能見度:約4-5公尺
加母子灣因地形影響,僅拉出一條5米深度的穿越線。結果顯示,活珊瑚(硬珊瑚及軟珊瑚)覆蓋度61%,屬於「優良」等級;但也記錄到覆蓋度11%的新死珊瑚,顯示該處海域近期環境惡化嚴重。在指標魚類部分,僅記錄到族群密度1.5隻/100㎡的蝶魚及0.5隻/100㎡的笛鯛;而指標無脊椎動物部分,記錄到族群密度0.75隻 /100㎡的魔鬼海膽及0.25隻/100㎡的硨磲貝,其餘指標性生物皆掛零。在環境衝擊方面,漁網及一般垃圾衝擊指數為「輕度」等級。
- 調查地點:台東基翬漁港
調查時間:2014/09/13 ;天氣:晴,水溫:攝氏29度;能見度:約4-5公尺
基翬在深度8米及4米各拉出一條穿越線。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度32-47%,屬於「一般」等級,並有1-6%的新死珊瑚。在非生物底質部分,基翬8米穿越線有覆蓋度14%的泥,許多珊瑚上都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泥,對珊瑚生長極為不利。在指標魚類部分,兩條穿越線記錄到族群密度為 3.75—6隻/100㎡的蝶魚,及族群密度小於0.5隻/100㎡的鸚哥魚;4米穿越線還記錄到笛鯛及裸胸鯙,但族群密度都僅有0.25隻/100㎡。在指標無脊椎動物方面,兩條穿越線都記錄到魔鬼海膽及硨磲貝,前者族群密度1.75-2.75隻/100㎡、後者族群密度為0.5隻/100㎡,且個體都 小於10公分。8米穿越線記錄到清潔蝦,4米穿越線記錄到馬糞海膽,族群密度都小於1隻/100㎡。顯示過漁嚴重。在環境衝擊方面,基翬屬「嚴重」等級。許多隨鄰近河流帶下的家庭廢棄物,包括衣服、塑膠製品、甚至還有鋁門窗、電纜線…等,滿佈海底,怵目驚心。尤其布料碎片被珊瑚纏繞住,造成珊瑚大片白化及死亡。
更多照片>>>2014台東連線珊瑚礁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