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荖藤

  • 作者 周昭蕊
  • 日期 2017.12.06

中文名

台灣荖藤

別名

台灣胡椒

科名

胡椒科

學名

Piper taiwanense Lin & Lu

分佈

台灣全島及蘭嶼低至中海拔森林,多生於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於岩上或樹幹。

生態

多年生木質藤本。莖匍匐攀附於岩石或樹幹上,花期 4~5 月,果為肉質小漿果,圓球形,成熟時呈黃色或紅色。

特徵

  1. 多年生木質藤本。莖匍匐攀附於岩石或樹幹上。
  2. 幼株之藤在莖節處有附生根,可緊貼於樹幹或石壁。
  3. 葉呈平面式互生,全緣,肉紙質。
  4. 葉子帶有檳榔果實的香氣。

補充

-

對於一個喜歡自然生態,對觀察有興趣的人來說,走在步道上就喜歡東看西看,不時蹲下來觀察一叢草,或是盯著一棵樹,觀察樹的紋路以及各種出現在此的動植物。對於樹上的植物,除了個人最愛的苔蘚植物外,最喜歡觀察攀附在樹上的各種藤蔓(翻開葉背,不時會有小驚喜)。

腦海中對藤蔓最早的印象,大概就是小時候看卡通「泰山」用來穿梭於森林中擺盪時使用,但占有世界25%的藤本,也不是每種都可以拿來當鞦韆用喔!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森林中可以觀察到50多種的藤本植物,而大家最常見的幾種包括風藤、酸藤、菝契……等幾種都可以觀察到。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的,是跟風藤同為胡椒科的台灣荖藤。過去沒聽過這個名字時,一直把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中的台灣荖藤誤認為風藤,直到今年10月楊國禎老師來訪時,講到台灣荖藤的名字才開始慢慢了解他。

剛剛好,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內就有一棵白匏子樹上,生長著風藤以及台灣荖藤,可以直接做比對。台灣荖藤和風藤的幼葉相似,有愛心型和卵圓型的葉型變化,但明顯不同的是,台灣荖藤的幼葉會平貼在樹幹上,較老熟的枝條才會離開樹幹,而風藤的幼葉則是一開始就是離樹生長的。除了幼葉生長型態不同外,仔細看看台灣荖藤的葉脈,好像心臟血管一樣的網狀分佈,不同於風藤有比較明顯的主脈。直接來看看下面兩張圖的對照,會更清楚喔!

台灣荖藤幼葉葉面平貼樹幹生長。
仔細看看靠近樹幹的幼葉,和台灣荖藤平貼式的生長相比,風藤的幼葉則是離樹生長。

台灣荖藤的花果,和風藤有些相似,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荖藤葉子那特殊的香氣。拔下葉子稍為搓揉後,聞到濃郁的「檳榔」再加上一點點辛辣的嗆味,讓我想起之前在東部部落時,跟著在慶典中一起吃了一次檳榔的味道非常相像,兩者之間加上記憶的扣連,讓我對這個植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繼陰香和台灣土肉桂後,另外運用氣味分辨外觀長相相似的植物。

對於森林中藤蔓的管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過去有學者研究,發現藤蔓可能會影響熱帶雨林的樹木生長,進而影響到森林的碳儲量。這在台灣其實也可以觀察到,在高速公路旁長見到槭葉牽牛或是小花蔓澤蘭快速生長附蓋樹冠,影響到樹木生長甚至死亡的狀況。但並非每種藤蔓植物都是這樣的生長模式,在自然谷中可以觀察垂釣在樹木間的藤蔓,可避免部分颱風過後風倒的樹木直接倒下壓到下方樹木,讓我們在進行整理時,避免下方木樹的損傷。而這些藤蔓編織的網絡,更是動物們的「空橋」和家。每個生物都有存在的意義與用途,有時只是我們不認識罷了,所以下次看到藤蔓植物,不要急著拔掉他們,不妨慢下來觀察一下吧!

風藤的攀附構造,看起來好像用爪子抓在樹上一樣!

小知識

爬牆(樹)高手-藤蔓

這幾年在有時會聽到綠建築運用藤蔓製造綠牆,藉此避免陽光直射水泥牆面降低室內溫度。但其實不同的藤蔓有各家不同的攀爬工法,有些藤蔓有像手一樣的卷鬚,鉤住周邊的枝條進行攀爬(例如苦瓜、葡萄、百香果……等),有些則有像樹蛙腳上的吸盤一樣的構造,可抓在牆壁或是樹木表面。像是薜荔的吸盤構造,看起來真的就像植物學樹蛙伸手抓住牆壁非常有趣。林林總總的攀爬方式,因此若想製作一道綠牆,除了要選擇什麼樣結構的綠牆外,還要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喔!

贊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