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鞭蠍

  • 作者 謝伯鴻
  • 日期 2016.05.24

中文名

長尾鞭蠍

別名

台灣鞭蠍、醋酸蟲、雷達蠍

科名

長尾鞭蠍科

學名

Typopeltis crucifer

分佈

台灣全境中、低海拔山區。

生態

為夜行性動物,晚上出沒捕捉小型動物為食,白天則棲息在落葉、腐土及地穴中。面對危險時腹部會上舉,且尾鞭基部會分泌濃烈醋酸味的液體。

特徵

  1. 外型似蠍,體色黑色,腹部側緣暗紅色。
  2. 頭胸部癒合為一體。
  3. 口器特化為螯形。
  4. 眼前方一對,兩側四到五對。
  5. 四對足,第一對足細長為重要的感覺器官,後三對則為步足。
  6. 尾鞭細長,由30-40小節組成。

補充

-

自然谷之星建立之後,分類中的「其它」就一直空著。「一直這樣子空著也不是辦法,得找些物種介紹一下才行」雖然心裡這樣想,但一時之間似乎也找不到什麼合適的自然谷之星好介紹。在一次自然谷夜觀中,友人KK在地面的枯木撈出了一隻有趣的生物。正好就位列自然谷之星分類中的「其它」,此外當天也借了KK的相機拍了不少照片,索性讓他登上這個月的自然谷住民介紹吧。

在四月底工作假期行動,配合螢火蟲季節晚上安排夜間觀察活動。為求保險在活動開始前幾天我便約了一些人並且找了溯溪認識的生態高手KK陪我一同夜探自然谷。夜觀過程中一路上拍蟲、翻葉。在刻意放慢腳步的狀況下看到了不少東西。就在轉過怪手夾時,KK猛然定步,彎下腰在邊坡的枯木背後抓出了一隻長得像蠍子的生物。「哇!是鞭蠍耶,你眼力也太好了吧!」我驚呼看著眼前的小東西。驚訝是因為鞭蠍在平常不算常見,不是因為數量少,而是因為他晝伏夜出的習性,再加上生性隱蔽且黑色的鎧甲巧妙的跟週遭的夜色融合,因此不留神很容易就會錯過他。將其輕放回地上,鞭蠍一落地馬上就高高舉起他的橢圓型的大屁股,這是他受到威脅時會呈現的標準動作。KK開始一邊拍照,一邊替同行的其它伙伴講解這隻有趣的生物:「長尾鞭蠍名字中有個蠍字,長得又跟我們印象中的蠍子很像,但實際上他跟蠍子的血緣關係頗遠,在台灣本土蠍子種類很少,大部份在南部較易發現,目前僅有八重山蠍以及東亞茄蠍及樹皮蠍有發現的記錄。」

仔細一看,鞭蠍的尾部的確跟一般的蠍子很不一樣,有別於一般蠍子結實帶刺的尾巴,鞭蠍的尾巴像是一條細細長長的細鞭。在網路上的資料說鞭蠍會用尾巴來攻擊獵物用,但我覺得比起他是纖弱的細尾,他的雙螯明顯好用多了,究竟要怎麼用他的尾巴攻擊呢?這得靠之後的觀察去驗證了。

蛛形綱的鞭蠍跟其它成員一樣有四對腳、身體分為「頭胸部」及「腹部」兩段。雖說鞭蠍有八隻腳,但若仔細觀察行進鞭蠍你會發現鞭蠍好像只用後面的三對腳走路。既然不用前腳走路,那多長的這一對腳不用沒有用處了?如果這樣想就錯囉,我們先看最前面的一對腳,他似乎跟其它的腳長得不太一樣,明顯細長許多,依構造來看可以推測應該不是用來走路用的,再看鞭蠍在走路或休息時前肢的動作常很靈活的左碰碰、右點點,猜到了嗎?鞭蠍前肢的是其感知環境的重要利器。由於鞭蠍很像有毒的蠍子,所以一般人看到他時都非常謹慎,深怕一不小心被螫到就得送醫院了。然而鞭蠍並沒有毒,不過在受到威脅時尾鞭的基部還是會分泌醋酸味的液體。有一次,我故意輕捏鞭蠍的腹部,讓他噴出他的化學武器,果不其然週圍的人馬上就聞到重重的酸味,而那個打破醋醰的味道至少停留在我手上二十分鐘才慢慢散去,但其實並無大礙。進行夜觀時,鞭蠍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雖然會噴化學武器也有一對可牢牢攫取小型動物的大螯,但對人類卻沒多大的傷害。下次在山林間巧遇他時,不妨駐足好好觀察這個小傢伙的行為吧。

小知識

節肢動物分類

節肢動物門他們共通的特徵就是擁有外骨骼且身體及腳是一節一節的,而足部的的對數也是重要的分類依據之一,我們常見節肢動物門的動物有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倍足綱及甲殼綱等等,其中人面蜘蛛、旯犽等蛛形綱動物有四對步足,而蝴蝶、甲蟲等昆蟲綱動物則是三對步足,唇足綱及倍足綱的動物步足有很多對,如果身體每一節只有一對步足像是蜈蚣、蚰蜒等就是唇足綱的成員,而如果身體每一節有兩對步足則就是倍足綱的成員。而甲殼綱的動物通常生活在水中。

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