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知道是第幾次在自然谷聽見竹雞大合唱。「雞狗乖-雞狗乖」、「四隻一盤-四隻一盤(台語)」急促叫聲從這個山頭開始,像潑墨山水般渲染至對面山壁、接著左邊坡也開始噪動,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不一會時間整個山谷都是竹雞的嘹亮回響。根據觀察,這個現象通常在清晨八、九點間以及黃昏時分發生,往往在第一串鳴叫後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我常以營隊團康遊戲「蘿蔔蹲」跟參訪的民眾介紹竹雞這種特別現象。這也許是底棲性鳥類溝通方式,又或許是不容侵犯的領域宣示。總之這樣的情景總能讓參訪者留下深刻印象。
竹雞是里山環境中很常見的一種鳥類……好啦,其實說常見也不太正確,因為竹雞生性害羞,大多都躲在森林、灌木叢內,加之其身上的顏色巧妙融入棲息環境中,所以數量雖多但很難實際目賭他的身影,不過山上混久了,總還是有些「意外」的好處,有一次在騎車前往自然谷的路上發現路邊有不小騷動,定睛一瞧,原來是竹雞家庭被我突然的到來干擾,急忙的從路邊鑽回邊坡的樹叢中,母竹雞速度很快,沒一會就不見蹤影,然而跟在他後面的幾隻小竹雞可就慘了:半跑半跌,踉蹌的逃回森林,看他們慌張的模樣讓我覺得又好笑又不好意思,不小心打擾他們悠閒的午後散步了。在自然谷除了偶爾能看到他們逃跑的樣子外,他們也是我們紅外線攝相機常見的主角。在檢查記憶卡時,看到他們一臉悠哉的排隊經過鏡頭,有時落在後面的小竹雞,還會快步跟上隊伍十分滑稽。竹雞平常以小群體在森林底層或灌木叢中覓食。他們的食性多樣:嫩葉、嫩芽或是小昆蟲甚至連全株有毒的姑婆芋竟也在他們的菜單中。每當夏天來臨,姑婆芋蠟蠋般的果實陸續成熟,竹雞就會跑到植株下方,以半飛半跳的方式抬頭將一粒粒紅透的果實啄入肚中。而在地面活動的竹雞,在入夜後會跟雞一樣飛到樹葉茂密的樹上睡覺以減少天敵的侵擾,有時他們還會幾隻並靠在一起「靠燒(台語)」共宿,光用想的就覺得畫面有趣。
竹雞的繁殖期約在4月到8月間,繁殖時親鳥會在灌叢、草叢或者樹根附近的地面凹陷處築巢。由於母鳥和公鳥的叫聲不盡相同,因此在繁殖季初期常可聽見母鳥與公鳥的對唱:先由公鳥發音,母鳥再以予回應。然而在繁殖季後幾個月,往往只能聽到公鳥的獨唱了。竹雞每窩約生7-12顆蛋,小鳥在孵化後長成快速,大約80天左右就可以長得跟成鳥無太大差異,是典型的早成性鳥種。然而竹雞每次孵育的蛋雖多,卻因天敵獵補及種種意外,能順利長大的鶵鳥只有少數兩三隻。
竹雞生活在農村環境周遭,因此在閩南語也常出現跟竹雞相關的諺語:形容活潑好動小孩會說「甲竹雞仔同款」,更將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男生稱為「竹雞仔」。竹雞除了會被拿來形容人外,也常會被先民抓來加菜:雖然竹雞群體行動,但公鳥仍擁有很強的領域性,當領主在他的地盤聽到其它公鳥的叫聲時,便會循聲前去驅趕。先民就是利用這個特性,播放竹雞的叫聲吸引雄鳥前來,再以腳套、脖套等陷阱獵抓,烹煮後聽說味道跟雞一樣鮮美。不過要注意喔,竹雞雖然不是什麼保育類動物,但在「野生動物保育法」頒佈之後,獵竹雞仍是犯法的行為!一旦觸法,可要面臨6萬到30萬的罰鍰。
夏天將至,自然谷萬物復甦,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在山谷鳴唱,若你有機會來到自然谷,不妨靜下心來聆聽、享受整山谷的環繞音效,試著辨認竹雞公鳥和母鳥聲音的差異,然而,記住一點,尊重在自然中與我們共榮共存的生物們,不要任意打擾,留給他們一塊棲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