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福爾摩沙1520海洋計畫」由花王(台灣)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攜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共同舉辦,一年內沿著1520公里的台灣海岸線舉辦四場淨灘活動。
本月14日迎來最終場,於二仁溪出海口清出299.7公斤的垃圾,此外,四場環島淨灘總計320人次志工參與、清出920公斤的海洋廢棄物。
二仁溪位於台南及高雄分界,全長僅約62公里,卻有台灣最惡名昭彰的河川污染歷史。乍看之下,二仁溪出海口沙洲上的堆積物以竹子為主,人為垃圾不算多,但走近一看,淨灘經驗豐富的環資工作人員驚呼:「好多塑膠原料!」
地圖顯示,二仁溪出海口附近有許多塑膠工廠,環資推測,沙洲上的塑膠原料是在運送或製程中流出。另外也有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我看過最多生物屍體(魚、狗、綠鬣蜥)的沙灘。」
二仁溪淨灘在80位志工參與下,一共清出299.7公斤的廢棄物。根據ICC(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國際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監測,將垃圾進行分類後顯示,該沙洲的垃圾種類排名前五名分別為塑膠瓶蓋(597個)、漁業廢棄物(377個)、免洗餐具(260個)、外帶飲料杯(257個)、打火機(254個)。
環資也發現,二仁溪出海口的打火機數量相當多,甚至能依照顏色排列出一道彩虹。打火機上頭的字樣寫著檳榔攤、小吃店、借貸、KTV、汽車旅館……等,來源多元,「免費」則是它們的共通點。
除了淨灘,環資也委託在地團隊高雄舢筏協會安排導覽,志工們乘船遊覽,解說員沿途介紹當年污染的痕跡及復育的過程。
1960年代,高雄拆船業興盛,裝在船艙裡的廢五金則來到了台南灣裡,二仁溪沿岸的處理業者利用硝酸溶出金、銀、銅、鐵等貴金屬,巔峰時期的黃金產量甚至能夠影響國際金價,足見其盛況。
然而,業者在提煉出貴金屬後,便將電路板及廢液直接傾倒入溪,溪水的髒臭使二仁溪有「台灣黑龍江」之稱。經過多年累積,二仁溪終於不堪負荷,於1980年代爆發的綠牡蠣事件,即為重金屬污染的危害之一。當時二仁溪被列為重度污染河川,並引起國際關注。
1990年代,廢五金及熔煉業者逐漸歇業,政府前後投入近20億的經費清運廢五金,在地也成立「二仁溪環保巡守船」,守護自己的家園。20年過去,今日的二仁溪依然是中度污染的河川,河中魚蝦被建議為「不宜食用」,並禁止在二仁溪流域養殖牡蠣。
儘管如此,河川生態仍有緩慢恢復的跡象。當天可見大白鷺、蒼鷺、高蹺鴴等水鳥在岸邊覓食,營造的泥灘地則陸續有彈塗魚及招潮蟹進駐。高雄舢筏協會也期許15年後,二仁溪能從中度污染轉變為輕度污染的河川。
蘆笛是平埔族男女傳情的樂器,二仁溪中游河畔的開卡蘆則是製作蘆笛的完美原料。製作步驟及工具看似簡單,但箇中技巧相當考驗個人的細心程度。
首先在莖部削出適當的簧片長寬及厚薄,再輕劃兩刀讓簧片得以上下震動、與空氣產生共鳴;蘆笛吹出聲音的那一刻,每個志工都開心的像個孩子,似乎回到單純而快樂的童年時光。
許多志工對這次活動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淨灘所見的垃圾,或是二仁溪歷史導覽,皆從中體認到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深遠巨大。
環資也呼籲志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使用拋棄式物品,並多了解環境議題、分享給親朋好友,更多公民的關注才有機會讓環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