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公部門與民間積極響應淨灘活動,3、4月是淨灘的熱門時節,約一個月前,這片海灘才剛因為鄰近地區舉辦馬拉松活動特別清理,加上東北季風減弱,一眼望去,除了清楚可見的大型垃圾,看似乾淨的沙灘其實隱藏大量的塑膠微粒。

成就感來自「我把沙灘變乾淨」
「垃圾袋還有嗎?這裡好多(垃圾)。」走到河口的沙洲,佈滿一包包的袋裝垃圾,疑似是家庭垃圾。負責這區的泰科志工劉秀米說:「好有成就感。」她表示不是撿愈多愈有成就感,不要丟就不用撿,只是看到沙灘變乾淨後心裡也舒服。

此次淨灘分為兩個樣區填寫台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ICC),一個是沙灘,一個是河口沙洲。帶領整場淨灘活動的環資海洋小組專案執行陳姿蓉公布監測的結果,發現河口沙洲的廢棄物中,生活相關廢棄物占了近八成,漁業相關不到2%,但沙灘上的廢棄物比例中,漁業廢棄物是佔二成的。
垃圾撿不完 企業志工回饋:希望淨灘活動消失!
淨灘是後端減少海洋垃圾的作法,乾淨的海灘也許維持半年,也許一陣強風來襲隔幾天就恢復到原本的「髒」。海洋垃圾怎麼撿都撿不完,不免懷疑淨灘有用嗎?遠傳志工鄭慧芳認為淨灘還是有用:「越沒參與,就越無感。抽菸的人看到那麼多的菸蒂,就不會亂丟。」她為自己定下2018是環保年,希望從今年開始,在生活中實踐環保。
已經與環資連續合作四年的道富銀行,希望垃圾越來越少,淨灘活動可以從此消失。負責推動遠傳企業社會責任的資深專員張永蓓表示,內部會轉寄環保消息的信件給全體員工,希望員工從自身做起。走道也設置「紙容器」、「塑膠」等更細項的回收分類。泰科經理陳隨珍則表示常常帶著同仁參與淨灘,自己已經淨灘過「N次」,後續也會再播放電影「怒海控塑」,讓夥伴更了解海洋廢棄物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