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活文化下的工作假期體驗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火花呢? 6月27日至29日,18位台灣天柏嵐志工在豔陽高照的好天氣下來到東海岸,首次參與長天數的台東比西里岸生態工作假期,深入體驗當地部落生活、協助部落田區整理及清淨沿岸礫石灘,為當地留下美好環境,帶走無可取代的生活記憶。
比西里岸(Pisilian)在阿美族語意思是「放羊之地」,漢人取其諧音名為「白守蓮」。過去部落原址是在附近低矮的山地,約70年前因颱風入侵嚴重損毀,部落居民逐步遷移至山腳下的海邊定居,而形成現今純樸的靠海小漁村。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8年開始在台東比西里岸與在地合作推廣部落文化與友善耕作、淨灘淨海等環境守護行動,至2013年正式成立駐點工作站,並透過辦理工作假期、志工服務及當地文史的調查,加強與社區互動,帶領民眾與部落居民重新認識在地的價值。
創造與部落友善的交流
活動第一天剛踏進部落,路的盡頭那幾步之遙的湛藍太平洋立刻釋放了志工們的好心情。居所門前的「Sasa(涼亭)」由木頭、竹子、白茅搭建而成,是海岸阿美族人嬉戲、吃飯、睡覺、聚集聊天的地方,許多志工第一次來到比西里岸,聚集在最具部落生活美學及象徵意義的「客廳」,大家帶著「不期不待,隨時感受發生的驚喜」的期待心情,開啟這為期三天兩夜的旅程。
由部落青年所帶來振奮人心的PawPaw鼓表演,讓志工們首先體驗到在地特色文化的震撼力,再透過部落散步導覽、享用部落當季特色風味餐及學習月桃葉編織的過程中,更加了解當地民情風俗,融入部落生活節奏。不僅支持了部落正致力發展的在地就業,為了尊重當地生活環境,實踐「生態旅遊」的理念,工作人員也特地為所有志工準備友善環境的的清潔用品,從部落及環境的需求間,創造志工與部落間良善的互動與交流。
包山包海的志工服務
第二天志工們來到向當地Mamo(阿美族語,阿嬤之意)租來推廣友善農耕的「學田」,協助清理農田邊道路旁的強勢爬藤植物,7小時共完成170公尺的道路清理工作後,聽著工作人員娓娓述說關於部落的古今史,一行人散步回部落。
「過去只看過割草機除草,第一次感受用雙手移除藤蔓,發現這是對生態及環境最友善的方式。志工服務讓我覺得正在為我們生活的地球做些什麼。」雖然害怕蟲類也不喜歡曬太陽,但仍然跟著男朋友一起參加這次的工作假期,讓志工王邇築留下深刻的記憶。
最後一天志工們則與部落青年一起頂著大太陽,協助清理部落沿岸礫石灘,15袋海洋廢棄物分類排開,前三名分別是一次性的餐具餐盒、菸蒂和菸盒、以及寶特瓶瓶蓋。「淨灘讓我發現有許多的垃圾、塑膠日積月累被海水沖蝕仍無法分解,原來手上的垃圾才是破壞生態最大的元兇。」志工江秀蘭如此形容。海洋廢棄物問題著實擺在眼前,讓志工及部落青年深刻反思自身的生活習慣。
走出自己的生活圈 創造更多可能
台灣天柏嵐秘書沈慧蘭表示,「天柏嵐創辦人曾說,如果我們不維護自然環境,如果我們的戶外休閒環境被破壞殆盡,那我們的黃靴精神該怎麼傳承下去?環境保護、在地文化和經濟發展如此息息相關,天柏嵐藉由辦理不同形式的志工服務活動增加大家生活的廣度,帶領大家跨出舒適圈,幫助台灣更多不同角落的需求。」
環資台東工作站在部落駐點的理念,是要與在地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連結在地與外界的資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東工作站專案經理黃苑蓉說,「讓自己與其他人連結,會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產生。未來期待能與部落共同規劃不同型式的活動,讓更多人參與,並實踐守護環境及永續發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