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定期有來自各大專院校、不同科系,對環境議題及NPO組織懷有熱忱的實習生,趁著暑假或上課的周間,進到協會的不同部門觀察、學習,認識新朋友也思索人生方向。究竟在他們眼中,環資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呢?環資的工作人員又是什麼模樣?請看資訊中心實習生姿穎的分享。
那年夏天,環資
在參與了一年由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開設的「青年公益論壇」服務課程,我得到了一個可以到NGO實習的機會,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過了一個忙碌而充實的暑假。
與環資的邂逅
當初會選擇一個一般人都避之唯恐不及、開在晚上的服務課,是因為我認為這堂課非常有意義。在這個資本主義當道的社會下,人們於公於私都將自己的利益看得最重,每個人都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爭取更好的資源。但在很多狀況下,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齊頭式的平等,舉凡許多弱勢的族群就在這場比賽中,落後了。每個人都不願意成為弱勢的一群,無奈的是,有些事情選擇權並不在自己的手中。但,我們可以伸出自己的援手。我認為這是一種使命。
手中捧著沉沉甸甸的非營利組織實習計畫說明書,心情五味雜陳。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正一步步的朝著使命前進的喜悅,另一方面,則是對於自己能否勝任這項任務的擔憂。但是不管多麼的艱難,沒試過怎麼知道,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懷抱著「大任」,我來到環資面試。
一直以來,對於環境議題相當感興趣的我,與環境相關的NGO成了我的首選。但在14個NGO中,不乏許許多多的環境相關的NGO,但我卻只填了一個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因為環資的宗旨完全符合我對環境議題的體認,「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瞭解與深刻的體認,有效的行動來自於真正的關懷與開放的資訊。」我想,這應該就是可以讓我一展身手的地方。
在環資的工作
實習記者是我實習的主要內容,主要的工作便是和電子報相關和寫新聞、採訪…等事情。由於我的本科和新聞完全不相關,對於發報、寫新聞的事更是完全沒有頭緒,為了能在實習期間更上手,在還沒進到環資工作前,我就有先開始做新聞掃描的部分,藉由環境新聞的收集,一方面增加自己對環境新聞的認識和關心,另一方面也熟悉新聞寫作的形式。
進環資實習後,開始一步步的熟悉電子報發報的所有流程。從文章的上稿、文字與圖片的編排,到新聞播報、電子報編輯,最後上傳、發出,繁複的步驟讓人措手不及,但隨著實習的天數一天天的增加,也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從平日的電子報,到週六一周回顧版和週日副刊都有參與編輯。平常除了固定的排班編報,還有環境新聞的翻譯,新聞掃描也有持續做。新聞撰寫的部分,先從整理報導開始,經過督導的指導,一遍、兩遍、三遍……不斷的修改中悟出了點頭緒,對於新聞的寫作也漸漸的理出了點技巧。最後,更能獨立的做採訪報導。
除了在資訊中心作實習編輯及記者,也運用了在資訊中心所學,支援信託中心的生態工作假期攝影兼採訪。跟著信託中心的夥伴,一同上到陽明山雍來溼地拔除強勢種──李氏禾,體驗實作的樂趣。在過程中也發現,除了朋友、同學、情侶相約來工作假期,更有許多爸爸媽媽帶著小孩一同來體驗、愛護大自然,這種環境意識從小扎根的景象,讓我深受感動,原來我們並不孤單。
環資實習側寫
在環資有一群對環境議題懷抱想法及熱血的人。尤其是我實習的部門──環境資訊中心對工作的態度更是令人敬佩。由於要趕發報的關係,位在3樓的資訊中心早上特別的忙碌,都要等到1、2點發報完成後,大家才會相約一起出去吃飯。而晚上也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往往都會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加班」這件事非常的稀鬆平常,但是大家似乎無怨無悔,讓我這個實習生都自嘆不如。
在環資的工作氣氛相當和諧,不是那種階級分明、上下關係緊繃的感覺,大家相處的模式更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一起努力向著一個大家的目標前進,困難一起面對,樂事一同分享。當然,有時也不免會有彼此之間意見不同,需要協調的部分,但是大家都能尊重、體諒彼此,並一同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環資的大家向心力真的很強,也是因為這樣,大家才能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一直堅持下去吧!
在環資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半月,但是,影響卻是一輩子的。一直以來,我一直找不到和我一樣關心環境的人,但是在環資,我遇上了這一群為環境打拼的人,才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2010年的夏天,我在環資堅定了我對環境的信念,未來,也要一直持續下去。(小編曰:讀完姿穎的心得,資訊中心的工作伙伴們無不熱淚盈眶(其實是螢幕盯太久流眼油),宅哥宅姐們滿腔的熱血不怕後繼無人囉,誠摯歡迎有志青年加入實習生/志工的行列!)
【延伸閱讀:姿穎在環資的實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