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青竹絲

  • 作者 郭貴嵐
  • 日期 2017.07.15

中文名

赤尾青竹絲

別名

赤尾鮐、竹葉青、青竹蛇、焦尾巴

科名

蝮蛇科

學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分佈

分布於全台與蘭嶼海拔2,000 m以下地區。中國、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

生態

夜行性,胎生,是台灣最常見的毒蛇。

特徵

  1. 體長90cm,屬小型蛇類。
  2. 頭三角形,眼紅,全身翠綠,體側有白線。

補充

-

認識完萌萌的青蛇,當然也要來會會牠的好趴呢-赤尾青竹絲。

赤尾青竹絲是小型的蛇類,最大體長也不過90公分而已。翠綠色的身側鑲了條細細的白線,大部分的公蛇除了白線之外,還緊連著條紅線,但由於少數個體的身體側線會消失,因此用這來區別青蛇跟青竹絲也不是永遠準確,還是得綜合其他的特徵來判斷。既然名為赤尾,顧名思義就是有著紅色的尾巴,但其實牠們的尾巴沒有很紅,眼睛倒是很紅!我覺得眼神是牠們差異最大的地方-觀其眸子,人焉廋哉-赤尾青竹絲擁有一對紅豔豔的眼珠,中間垂直紡錘型的細瞳孔,相當有氣勢。但也別為了看清楚眼睛而湊到牠眼前盯著瞧,這麼失禮的舉動可是會嚇到牠的。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Skink Chen。CC BY-NC-ND 2.0

不同於大部分的蛇會下蛋,赤尾青竹絲是胎生的,母蛇一次可以直接產下 2-15 條小蛇。活動範圍分布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樹林、灌叢、農地、溪流周圍…等地。夜行性的牠們採取「坐等型」的覓食策略,也就是不動如山地待在原地,透過雙眼跟鼻孔間的感熱頰窩,感應傻傻路過的獵物後再出擊。最愛的食物是蛙類,因此經常出現在水邊的植物上。由於攀爬能力很好,加上體色相當融入環境植被背景,戶外活動的人很容易忽略牠而不小心碰到被咬。

圖片來源:Flicker。擁有者:Lai Wagtall。CC BY-NC-ND 2.0

「毒蛇」兩字令許多人聞風喪膽,但事實上,台灣大約50種蛇類中,陸棲且具有毒性的只有16種,其中還有些種類的毒性其實超級弱,被咬到就像蚊子叮過般輕微紅腫而已。危險性比較高的那幾種,被統稱「六大毒蛇」: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龜殼花、百步蛇、鎖鏈蛇、雨傘節。赤尾青竹絲是其中唯一非保育類的,由於數量多、分布廣,是台灣最常見的毒蛇,咬傷人數也高居六大毒蛇之冠,但由於毒性不高、出毒量少,致死率其實是最低的。

到戶外的時候很多人會抱著「可能被蛇咬」的恐懼,其實好好的認識牠們就可以大大減少這部分的擔心。台灣的蛇大多害羞又怕人,我們常常想找蛇都還遇不到呢!擔心的話記得拿根長棍或長樹枝打草驚蛇,附近的蛇受到干擾就會主動離開。台灣的蛇都不太會主動攻擊人類,畢竟人不是蛇的食物,牠們沒有必要浪費珍貴的武器蛇毒、也真的不想冒著生命危險跟人類交手。即使是比較兇的個體,也是受到騷擾才會為了自保而噬咬,但也都不會追人或是像電視上那樣誇張的彈射出來。保持安全距離,不要去逗弄牠就完全不需要擔心。

真的不小心被蛇咬到了該怎麼辦?電影裡面常看到別人英勇帥氣的切開傷口、用嘴巴吸出毒液、把傷處附近勒緊…其實都是有風險的錯誤示範,千萬不要亂學!有些毒蛇咬的傷口會腫起來,壓迫法不但不能限制蛇毒的擴散,還可能引起組織壞死。台灣毒蛇的毒性並沒有強到一被咬到就短時間內昏厥,便利的交通也讓大部分的地區可以在三小時內到達醫院。保持冷靜,做好兩件事情就可以了:(1)辨認蛇種(2)儘速送醫。由於血清跟蛇毒有專一性,看清楚是被什麼樣的蛇咬傷,到醫院打血清治療,大都可以順利復原。

 

小知識

台灣蛇毒傳奇

台灣的蛇毒研究在國際上相當知名,研究內容包括蛇毒的組成、毒理、作用機制……等等。最早從日據時代的杜聰明開始,後續接連著出了幾位赫赫有名的研究者:李鎮源獲頒國際毒素學會最高榮譽-雷迪獎,並當選會長;張傳炯在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後,全體與會者起立鼓掌…後來的人用「蛇毒研究是台灣土壤裡長出的第一株科學大樹」來形容這段輝煌歷史。有興趣的人,推薦您一本科普書:天下文化的《台灣蛇毒傳奇:台灣科學史上輝煌的一頁》。

贊助

參考資料

書籍 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向高世、李鵬翔、楊懿如。貓頭鷹出版社。
書籍 臺灣兩棲爬行動物圖鑑。呂光洋、杜銘章、向高世。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書籍 台灣蛇毒傳奇。楊玉齡、羅時成。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