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調到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時正值林寒澗肅的秋冬之際,在這片連五色鳥叫聲都稀稀落落的森林中,木屋後的水池卻總是熱鬧無比,這裡有滿池子的拉都希氏赤蛙聚在一起開趴。
原先我以為一年四季的水池裡都是整片的拉都希蛙海,沒想到春夏之後卻會集體換班,聚集了滿滿的貢德氏赤蛙。之前不曉得這兩種蛙在這裡的排班模式,剛看到貢德出現的時候還愣了一下,想說這隻拉都希也太肥了吧!
的確,這兩種蛙都有背側摺,身體色系也很接近,乍看之下還真有那麼點相似,不過牠們的體型大小相差滿多的,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很多不太一樣的小地方:拉都希氏赤蛙體長4-6公分,粗厚的背側褶就像背了片邊緣沒打磨好的盾牌;而貢德氏赤蛙屬於大型蛙類,體長6-8公分,背側褶沒這麼突兀,最明顯的特徵是牠鼓膜周圍白色大耳環般的白圈。比起虎皮蛙、澤蛙……這些背上有大大小小凹凹凸凸膚褶的蛙類,貢德氏赤蛙的身體比較光滑,膚色也比較淡,看起來相對清秀許多。
貢德氏赤蛙喜歡待在靜水域,平地的水田、沼澤地常可見到蹤影,牠們也常躲在石頭縫隙之中,所以又被稱為沼蛙或石蛙。活動範圍廣,適應力也很好,其中一個原因是牠們在蝌蚪階段的時候,對於水質的乾淨程度沒有那麼挑剔,即使變態成蛙之後,也可以在髒髒的下水道、水溝中存活。也因為能忍受這樣程度的髒污,牠們可以透過水管到處遷移。
春夏繁殖季時,牠們低沉又響亮「苟!」的叫聲,就像狗狗在吠叫,所以又被稱為狗蛙。曾經有人聽到這個叫聲,以為有小狗被困在水溝裡,就打電話給消防隊尋求救援,結果消防人員找了老半天都沒看到小狗的身影,只見幾隻貢德氏赤蛙待在在裡面。
由於貢德氏赤蛙的體型大,較容易被發現,早年曾經因為大量的捕捉而數量稀少,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將牠歸類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後來數量變多了,2008年修訂名錄時將牠「降級」成一般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