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三仙台南邊的基翬,為阿美族語「Kihau」的音譯,是天然港灣的意思。漁港東南方約300m及南岸約500m處為珊瑚礁岩區,其中又以大型的微孔珊瑚為主,壯觀的礁體常令潛水員驚艷。該地海域也是2012年發表新種珊瑚「福爾摩沙偽絲珊瑚」的發現地點之一,更顯此處珊瑚礁生態系的珍貴。受8月下旬潭美颱風影響,基翬漁港南側的河流挾帶泥沙沉積於海底,除造成能見度不佳外,珊瑚上亦覆蓋著厚厚一層泥沙,嚴重影響珊瑚的生長
潛水志工們在珊瑚礁體檢後,自發性順手清除海洋廢棄物,發現遭受被漁網及垃圾覆蓋的珊瑚皆都呈現白化或死亡,然而漁網數量實在太多,即使志工們努力清除,仍只是杯水車薪,治本還是需要透過當地漁民改變不良的漁業活動習慣。
體檢結果
調查時間:2013/08/25
調查地點:基翬漁港北側,天氣:晴,水溫:攝氏26度
受到海底地形影響,基翬僅在深度四米處拉出兩條穿越線。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度分別為39%及43%,屬於「一般」等級;而藻類覆蓋度分別為13%及22%,可能是海中營養鹽含量偏高,且以海藻為食的魔鬼海膽及馬糞海膽數量較少所致。非生物底質以岩石佔較大比例,皆為24%,其次為碎石,分別為18%及14%。 受日前颱風影響,海水能見度僅3、4公尺,魚類不易觀察。第一條穿越線蝶魚族群密度為1隻/100㎡,第二條穿越線狀況較佳,蝶魚族群密度為2.25隻/100㎡、笛鯛5.75隻/100㎡及鸚哥魚1.25隻/100㎡。指標性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則較為稀少,兩條穿越線僅調查到魔鬼海膽族群密度為1隻/100㎡,第一條穿越線雖紀錄到硨磲貝族群密度為0.25個/100㎡,但個體小於10公分,而且是在清除岩石上的廢棄漁網後才發現。環境衝擊方面,珊瑚上纏繞許多廢棄漁網及一般垃圾,衝擊指數達到「嚴重」等級,同時亦發現珊瑚白化現象(約3%)。
志工名單
譚O惠、王O霆、王O淳、呂O珊、金O嬬、林O穎、趙O翎、姚O前
>>>更多基翬珊瑚礁體檢照片
>>>相關報導比西里岸‧山海工作假期 從行動中學習自然與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