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的海岸山脈上,巒山部落附近,有一座耗資千萬的森林博物館,滿山的綠意由高聳入雲的白榕撐起,在這裡,樹會走路、風愛唱歌、動物安居、人們快樂,因為一套保護這片森林的永續機制,正在運轉…
帶著遊客走向森林,森林博物館的館長阿力曼說,「森林博物館就是森林銀行,只要把土地留下來,把森林留下來,把過去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系統連結起來、找回來,利息用不完。」
來到布農耆老口中「會走路的樹」前,茂密枝葉在半空中交織成複雜的網,在阿力曼眼中,這樣的樹冠層彷彿電影中阿凡達的原鄉,大樹的存在是心靈的家園。
七年前,有財團看上這片原始森林,打算買下來蓋靈骨塔和寺廟,為了搶救森林,阿力曼貸款將近一千萬,搶救下八公頃左右的土地,他用祖先對待森林的方式來管理,一切順應自然,目前只開放八分之一的範圍,並且在耆老指導下,用天然素材重建了傳統布農家屋,營造食物家園的概念,作為環境教育與文化重建的空間。
特殊的一線天地景、參天的白榕樹,森林博物館裡是滿滿的原始森林。在森林博物館裡有好幾條的獵人小徑,會交替著開放,適時讓森林休息。阿力曼說,「老人告訴我們,森林不是只有人在用,要跟野生動物、植物、甚至看不到的山神祖靈共用共榮,所以有的路線要還給大自然。」
就像傳統的布農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知識的傳承靠著口述,一代傳一代,森林博物館裡沒有任何標示,遊客必須透過導覽員,才能懂得這片森林。
好山好水的美麗風光,許多人選擇景觀咖啡或是民宿的經營型態,阿力曼與眾不同,他找回了最適合土地與自己族群的方式,沒有網站、沒有宣傳,遊客卻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14萬人次前來造訪,有些人還是一來再來。
精心設計生態遊程,沒有商業化的考量,以接待朋友的立場來面對遊客,當森林的價值與文化的深度從容展現,流露的,還有族群的尊嚴。幾位腰間配著山刀的小導覽員也忙進忙出,在活動間耳濡目染,當他們懂得,只要友善森林就有生路,未來,就會是守護這片土地的主力戰將。
阿力曼曾經想透過環境信託的方式,卻因為這裡是原住民保留地而無法成立,於是他努力做文化傳承,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布農生活信託,沒有法律約束,卻為信任與託付的關係,打下了更深厚的基礎。阿力曼說,「森林博物館不是完全為了觀光客,希望透過這樣的場域,留住森林,重建文化,透過這樣的機會累積經驗,培育下一代,把人找回來,把資源找出來,將來如果要做原住民自治區,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模式。」
森林博物館裡,布農生活信託的機制正在運轉,沒有白紙黑字,超越了法令限制,卻早已透過傳承與分享,讓保護土地的許諾,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