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綿不絕的森林、豐沛湍急的河流或許是經典的加拿大風景。的確,這是一片美麗的沃土,但卻難逃工業化皆伐和利益掛帥的林業模式魔爪。根據美國山巒協會(Sierra Club)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南部太平洋沿岸原始林已經遭受砍伐,僅存的30%,其他已經砍伐過的森林就算不是光禿禿的,就是形成復植後的單一林相,千萬年來隨著原始林一起成長的土壤、野生動物和基因寶庫也一併遭殃。
1980年和1990年代的卑詩省是各種林業價值、觀點衝撞的時代,民間開始參與林業政策的發展與討論,許多人開始認為皆伐的做法相當不負責任,且過度伐林的負面現象已經浮現,例如:土石流、大水、水溫升高、因土壤侵蝕和泥沙淤積造成的漁業損失、因土石崩塌以及土壤失去涵水作用而造成的溪流水量劇烈起伏等等…。
人們在環境劇變過程中了解更多森林價值:固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重要的是,民間開始對於管理森林的政府產生質疑(卑詩省超過95%的森林是國家財產)。政府視森林是「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所以大片森林當成償還政府財政赤字的籌碼,森林遭政府用來服務工業和財團的利益,而不是服務大眾和自然的利益。
也是在這段風起雲湧的時期,加拿大國內也開始有眾多的聲音要求更永續的林業,但是真正擁有「永續林業」實地經驗的人卻很少。梅夫‧維金森(Merve Wilkinson)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累積半個世紀經驗的「樹農夫」,憑著他的遠見、耐心、漫漫光陰和樹木打交道,發展出一套符合生態的森林管 理法。雖然梅夫已於2011年8月過世,但他摯愛的「野林農場」(Wildwood Tree Farm)依然照他生前的理想,讓卑詩省土地保存組織加拿大土地保存組織(The Land Conservancy,簡稱TLC),永續地保管下去,繼續成為生態林業的典範。
地形多樣的野林農場
野林農場在加拿大的西岸沿海的溫哥華島東部,位於Nanaimo和Ladysmith城鎮附近的地區,這裡的地景曾經過冰河切割,土地總面積佔136英畝,地形多樣,不僅有陡峭的坡地、也有沼澤及乾燥的稜線,因為地形的變化,也形成多種植被群,在這一片原生種與次生種的混合林中,樹木的種類包括了:黃杉(douglas fir)、北美香柏(western redcedar)、大冷杉(grand fir)、大葉楓樹(bigleaf maple)、赤楊(red alder)、西部鐵杉(western hemlock)、苦櫻桃(bitter cherry)還有卑詩省的省花太平洋山茱萸(pacific dogwood)等。
在野林農場旁的幾筆土地,在地勢和植被上都頗為相近。但是這地區絕大部分都被鄉間的住宅區包圍,於是野林農場和這幾附近較大面積的林地儼然成為當地非常重要的生態保留區。
垃圾木頭促成野林農場,成為永不透支的銀行
野林農場以前曾經是原住民的領域,許多人認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並沒有影響到森林生態,其實不然,因為當地原住民早先「焚林」傳統其實對於森林結構及林相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歐洲移民者當初來到此地所看到的森林並不是原始森林,而是和當地原住民一起「演化」而成的森林。
原住民低強度、短暫性的焚林行為影響了林下灌木層的生長和樹木自發性的育苗,這種焚林行為所造成的開放性森林,和森林邊際的生態系反而造福了野生鹿 覓食和莓果類灌木的生成。焚林行為不僅造成了野林農場較開闊的林相,也促成了黃杉變成優勢樹種,因為它的厚樹皮相對具有防火的效果,不像其他樹種皮較薄而 不耐火。
野林農場於1938年以1500加幣(約4萬5千元新台幣)轉手到梅夫手上,這個價碼是當時土地上木材的總價值,在當時這些木材不是經濟樹種,而是視為「垃圾木頭」。
梅夫在1938年建立了野林農場,在1945年開始收成木材。梅夫的林業觀念中很關鍵的一項原則是:採收量低於年成長量,讓木材總體積是維持不變的。梅夫堅持擇伐(single tree selection),或者他所稱為的「永續有選擇性之林業」(sustainable selective forestry)的做法,這些做法的背後不外是出於維持木材永續的產量原則。
梅夫喜歡打個比方:若木材總體積是銀行帳戶裡的本金,年成長量是利息,而支出不大於利息所得就是讓帳戶裡本本維持不變的不二法則。梅夫甚至偏向於留下5%的「利息」(年成長量的5%)讓樹木就地分解,讓利息再注入到本金裡繼續投資,因此,野林農場是北美洲西岸歷史最悠久的生態林業。(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