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時間:2011.8.31
發稿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與會人士以行動宣示,不要寂靜的珊瑚礁,要有各種生物棲息的活力珊瑚礁(TEIA)
東部海岸開發案不斷,尤其有杉原海岸美麗灣飯店開發案及台東成功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開發案,號稱「零污染」、「環評已通過」,然而陸地上的開發,卻造成海下珊瑚礁浩劫。學者表示,東部珊瑚礁生態系發達,石珊瑚高達一百多種,且在杉原首次紀錄到台灣海域不曾發現的新記錄種珊瑚,在基翬則發現新種珊瑚蹤跡。東部海岸如持續不斷開發,陸上開發,水下遭殃,屆時不僅嚴重破壞海岸景觀,也將嚴重衝擊海下生態系。
今(31)日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指出,東部開發問題長期被忽視,連帶海底生態系相當豐富的事實也鮮為人知。東部海域海洋環境相當得天獨厚,以往在杉原就記錄到一百多種石珊瑚,包括僅在東沙才能見到的貝氏耳紋珊瑚,基翬則有世界首見的台灣特有新種「台灣擬絲珊瑚」。2011年珊瑚礁體檢數據顯示,台東杉原活珊瑚覆蓋率有28-50%,基翬則約有30%,分別達到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優良」及「一般」的標準,然而活珊瑚覆蓋率每下愈況,從2009年來,年年下降,並且發現南礁「剛死亡珊瑚」覆蓋率7%,中礁則有18%的藻類覆蓋率,顯見美麗灣度假村工程廢水及廢土對此地珊瑚礁的影響。
刺桐部落代表黃苑蓉表示,目前除了違法動工的美麗灣度假村,環繞著杉原海灣的還有杉原遊艇港、娜路彎大酒店、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等5、6個大型開發案蓄勢待發。東海岸地層普遍屬於利吉層,是一 種由泥質填充物夾著許多外來岩塊所組成的混同層,貿然在這樣不穩定的地層上進行大型開發案,植被移除後,一經大雨沖刷,表土會很容易流失。現今規避環評的美麗灣度假村持續動工,不僅破壞杉原海岸原有美麗景觀,工程廢水及廢土破壞附近海域及環境生態,海水漲潮後,離水線僅數十公尺,難以想像一旦遭遇暴雨或颱風侵襲,將變成潛在的公共危險場域。黃苑蓉憂心指出,台東一向以好山好水著稱,這些開發案反而使台東變成窮山惡水。
除杉原外,整個東海岸都暴露在開發危機下,預計開發但具爭議的還有數十個案子。例如︰三仙台保護區附近的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也在未與居民充分溝通下,逕行開挖、施工,過程粗暴,明顯不符合程序正義。成功鎮愛鄉協會總幹事宋明燕指出,基翬一帶因為三仙台保護區,一般民宅無法進行修繕及改建,政府卻容許這麼大型的建築物建在海邊,根本是圖利財團。三仙台北岸有大型定置漁網,是當地居民維生方式之一,且港邊有發展良好的珊瑚礁是附近居民遊憩的場所,寶盛水族生態園區雖號稱「環評已通過」,完工後營運「零污染」,實際上才剛動工,就將廢棄土方棄置於海邊任由雨水沖刷,不曾顧慮會對珊瑚礁生態造成的影響,手段如此粗暴,很難令人相信營運後的「零污染」如何達成。此外,動工期間的衝擊將危及漁場漁獲,損害漁民生計、居民權益。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東海岸開發案都號稱「環評已通過」、「零污染」實際上不是規避環評,就是有可能根本沒有進行「海下環評」。台灣號稱「海洋國家」,一 方面卻沒有提供相對的人力物力支持海洋研究,另一方面,對於陸地開發對海洋環境造成的破壞如此輕忽,令人憂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9年開始舉辦台灣珊瑚礁總體檢,至今已邁入第三年,就是為了詳實記錄及監測我們周遭海域的狀況,每年年底全台灣體檢結束後,也都會對社會大眾公布數據結果,藉此對我們的政府提出警訊。
東部海岸景觀壯闊,且因為有黑潮流經,形成獨特的海洋環境,東海岸許多漁民倚賴捕撈洄游經過的旗魚、曼波魚等等維生,數百年來,海岸阿美族也依靠捕食海中生物維生,顯見此地海洋資源之豐碩。然而現今東海岸卻面臨許多大型開發案蓄勢待發,陸地上過多的開發,將透過許多方式,直接或間接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在場與會人士大聲疾呼:「要海洋不要水泥,要珊瑚不要破壞,杉原不再美麗,基翬搞什麼飛機!」並且呼籲政府,1)大型開發案不僅要進行陸上環評,也需要進行海下環評;2) 立即在重點區域劃設海洋保護區,以維護海洋永續發展;3)正視原住民及在地住民對於其傳統領域的使用權利。
出席單位代表: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 陳昭倫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秘書長 陳瑞賓
刺桐部落代表 黃苑蓉
成功鎮愛鄉協會總幹事 宋明燕
珊瑚礁總體檢的簡介
◎ 什麼是珊瑚礁總體檢 http://www.reefcheck.org/
珊瑚礁總體檢基金會(Reef Check Fundation)於1997年發起的全球的體檢行動,當時是為了對全球珊瑚礁進行現況調查,提供科學上的數據,證實珊瑚礁已受到過漁、非法漁業和汙染的情形,而調查結果也確實震驚全球。
參與珊瑚礁總體檢的潛水志工,除了需具備有水肺潛水的技術,也要先接受科學指導員的行前教學,方可下水進行珊瑚礁的健康檢查。而這樣的行動也希望藉由實地操作和體驗,讓潛水業者與潛水員了解並協助紀錄珊瑚礁受到威脅的程度,進而採取保育的行動;平常優游大海的潛水愛好者,也可以轉化一般的潛水遊憩成為守護海洋的力量;而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總部,也鼓勵這些潛水志工在習得體檢方法後,自發性的進行珊瑚體檢,並將資料傳回加州總部為珊瑚在全球平台上做紀錄。
珊瑚礁總體檢的調查方法基本上是以「穿越線」(transect)法為基礎。潛水志工在海底分別沿著3m和10m等深線,以捲尺拉出一條100m長的穿越線。然後再以穿越線為中心、調查範圍內的特定魚類及無脊椎動物。這些特定的生物是經過海洋生物學家篩選出來,從牠們的數量或大小可以判斷人類活動對珊瑚礁造成的影響。另外,潛水志工還需沿著穿越線每隔固定間隔便紀錄海底底質,藉由分析底質是死亡珊瑚、活珊瑚、沙質等來算出珊瑚覆蓋率。至於相關海域特殊情形,例如有無毒炸魚、珊瑚白化、船錨、垃圾等等也是潛水志工紀錄的項目。
台灣的珊瑚礁體檢自2009年開始由民間參與,全台進行六個潛點調查。今年將新增台東三仙台旁的基翬,共七個潛點。以體檢的結果顯示,前年珊瑚礁覆蓋率不到三成,去年以小琉球劣化最嚴重,台灣的海底世界,在面對人為開發的壓力,同時面臨氣候變遷的影響,正遭逢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