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珊瑚礁體檢邁入第十年,3月10日舉辦年度志工交流活動,現場回顧10年志工辛酸血淚,當然還有最重要主角-珊瑚礁興衰史,同時逐步修正下潛氣瓶數,以確保志工安全及經驗值。
多年下來,「台灣珊瑚礁體檢」工作人員和志工群跑遍全台各地,包括:東北角、台東杉原、台東比西里岸、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澎湖東嶼坪,建立起了長久珊瑚礁監測網絡,累積了監測資料!我們也記錄到莫拉克颱風如何破壞蘭嶼珊瑚礁、台東美麗灣飯店興建過程中當地珊瑚礁的逐漸衰退,見證長期監測資料累積的重要性。
一位長期帶領「台灣珊瑚礁體檢」科學指導員分享著,海面上汪洋大海,下到海下更是茫茫一片,有時清澈見底,有時候混濁一片,就連調查法的基礎線「穿越線」(transect)都不容易拉,可見海下狀況非易於海上。接著一位志工喜歡攝影,分享水下珊瑚礁微距,甚至是空拍珊瑚礁體檢潛點鄰近地區開發作紀錄,照片授權長期提供協會使用(台語:揪甘心啦~~~~~)。志工除了調查珊瑚礁生態系的健康之外,若當日氣瓶保有足夠氧氣,我們會讓志工清除水下垃圾,如:幽靈網(透明魚線網)、釣客用的木蝦…等海洋廢棄垃圾。志工分享2016年第一站調查地點新北市鼻頭公園,清出高達300隻的木蝦,協助清除海底垃圾的志工,有幾位本身也會從事釣魚活動,但經過此次動手淨海後,都感嘆地說:「再也不去釣魚了。」或是承諾:「以後垃圾一定好好處理,不隨手丟進海裡。」
珊瑚礁體檢源自1997年,當時許多學者想要了解全球珊瑚礁區現況因而發起全球監測行動,調查證實多數珊瑚礁海域已受到過漁、非法漁業和汙染的情形,該結果震驚全球。而後由國際知名珊瑚礁體檢基金會(Reef Check Foundation)統籌持續收集各地珊瑚礁調查結果,並公諸於世。
珊瑚礁位於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淺海,容易受到來自陸地的污染衝擊和天然災害的影響。近年,珊瑚礁鄰近地區的開發和利用,珊瑚礁生態系面臨環境衝擊也日益加劇。2008年開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珊瑚礁生態暨遺傳實驗室開始號召一般潛水客加入調查行動,目的希望平常喜愛悠游大海的潛水客,能於習得體檢方法後,協助收集珊瑚礁的健康資料並記錄海洋生態狀況;畢竟,單靠少數研究人員是無法完成所有地點的調查。
海洋及海岸守護計畫小組專案經理林育朱現場分享2017年台灣珊瑚礁體檢成果綜合分析:雖多次因天候因素延期,最終完成所有樣點的調查,包含自2012年後就沒有成功調查的杉原。本年度分別在24個樣點調查45條穿越線。
各樣點淺處的活珊瑚覆蓋率中,依據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的標準,有5個樣點達到優良(>50%)的程度;有12個樣點則為一般(25-50%),而有7個樣點屬於不佳。一般來說淺處珊瑚礁在光照充足的狀況下,能夠發育的較好,但是同時也較容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例如:釣魚、陸域開發、污水污染等,因而也可以看到表現優良的樣點多集中分佈在離島和東海岸,是較少人為活動干擾的區域。
圖說:2017台灣各樣點淺處(2-6m)活珊瑚覆蓋率
深處的活珊瑚覆蓋率情形,東海岸和澎湖,因為海底的地形限制,無法在10-12米水深處找到連續的礁盤可調查,因此沒有深處的數據。達到優良程度的樣點就比較少,僅有5個樣點,分佈在離島和墾丁;有6個樣點達到一般程度;7個樣點則是不佳。
圖說:2017台灣各樣點深處(6-12m)活珊瑚覆蓋率
我們將樣點有超過一筆數據的活珊瑚覆蓋率進行平均,綜整各樣點的活珊瑚覆蓋率,24個樣點中有7個樣點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及軟珊瑚相加)低於25%,屬於「不佳」程度,這些樣點分佈在東北角、小琉球和花蓮;一半的樣點(12個)活珊瑚覆蓋率介於25-50%,屬「一般」程度。5個樣點覆蓋率介於50-75%,屬於「優良」程度,都是位於離島。此外今年的調查中沒有樣點的活珊瑚覆蓋率超過75%。
與其他樣點相比之下,澎湖東嶼坪、綠島、蘭嶼、墾丁活珊瑚覆蓋率比其他樣點的高。這些地點較為偏僻或難以到達,但有些地點卻也是潛水愛好者及旅客的熱點。近年來國內旅遊盛行,離島遊客人數增加,將對在地的環境帶來衝擊,因此需有效的管制旅遊業及潛水業以便維持當地良好的珊瑚礁生態系。
東北角及北海岸活珊瑚覆蓋率較低,處於「一般」或「不佳」的程度。東北角及北海岸的樣點為亞熱帶岩礁地形,因此活珊瑚覆蓋率相對較低。也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台北,東北角仍是潛水愛好者熱點,近年觀察到潛水員人數上升的趨勢,建議實施總量管制以維護在地岩礁生態系。
離島的小琉球活珊瑚覆蓋率也偏低,因為2016年9月曾被強颱莫蘭蒂破壞,今年珊瑚覆蓋率仍較低,同時也發現珊瑚有白化現象。當地或許可採取一些措施,降低觀光人潮對珊瑚礁的影響,給予珊瑚礁喘息的機會。
圖說:2017台灣各樣點活珊瑚(硬珊瑚及軟珊瑚)覆蓋率
珊瑚礁生長良好的地點,其指標性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數量仍稍嫌偏低。除了蘭嶼、綠島及潮境保護區外,此外各地環境衝擊指數皆顯示幽靈漁網問題相當嚴重,即使位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東嶼坪,仍有觀察到漁網纏繞珊瑚的情形。綜合多項指標調查進行檢視,不論是本島還是離島,各地普遍處於過漁威脅之下。此外,近年全球水溫不斷上升,今年台灣海域也零星紀錄到珊瑚白化,多處地點的水溫也較往常偏高,10月底秋季綠島及小琉球仍有29度偏高水溫的現象,未來應需持續監測。
每場體檢後數據,即時上傳至「台灣珊瑚礁體檢」網站,使資訊公開分享、透明化,供各界人士及民眾檢視及了解現今台灣珊瑚礁的概況,藉此提升民眾的海洋保育意識。另外,數據資料也將回傳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供其全盤了解世界珊瑚礁健康狀態。要有效進行保育珊瑚礁生態系,我們也必須理解海洋是相通的,為保全健全的珊瑚礁生態系,因此我們所倡議的防治與復育策略應是全面性針對全台灣周邊海域,而不能僅僅是獨厚某些海域。
【相關文章】
珊瑚礁體檢計畫
2018年珊瑚礁體檢年度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