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琉球自去年受到莫蘭蒂颱風直撲影響,當年調查結果顯示珊瑚礁嚴重受到風災影響,活珊瑚覆蓋率(硬珊瑚和軟珊瑚總和)介於0.6-26.875%。
今年環境資訊協會偕同志工重回原地(美人洞、漁埕尾和厚石裙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介於6.875-23.125%,最低為漁埕尾5米,最高為漁埕尾10米。兩個年度之間的差異,一是可能底質並非均質分佈,二是珊瑚礁可能有逐漸恢復。今年依舊可看到疑似珊瑚遭受風災後的殘骸,調查團隊還發現三處的硬珊瑚、軟珊瑚、甚至海葵都開始呈現白化,有一些群體已經死亡並且有絲藻附著。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浮標紀錄,自2003-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小琉球9月和10月的海水表面月均溫分別是28.6度和27.5度,而今年小琉球海洋志工隊10月中記錄到水下的溫度還有29度,顯示極有可能是因為多日高溫導致珊瑚「撐不住」,在入秋後陸續白化。
高溫不僅影響使珊瑚白化,珊瑚也會因為高溫不產卵,此外珊瑚幼苗的散播、存活率或生長速率等也會受到影響。去年受到颱風的衝擊,而今年珊瑚新生入添不易,無疑是雪上加霜,將大大影響珊瑚礁的復原能力。未來此地珊瑚礁是否能夠恢復榮景,還有待後續觀測。雖然小琉球珊瑚礁的復原僅能仰賴大自然的力量,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呼籲,到此地旅遊觀光的旅客或潛水客,可以透過友善環境的旅遊方式,例如:遵守導覽人員或導潛指示,不隨意碰觸野生動物、珊瑚;潛水人需保持良好中性浮力,避免踢斷珊瑚;使用較天然的身體清潔用品,避免排入海中造成污染;避免食用珊瑚礁魚類等方式,避免對珊瑚製造更多壓力,讓它們能夠休養生息。
2017年台灣珊瑚礁體檢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並由台灣滙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