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刺鼠

  • 作者 楊家豪
  • 日期 2023.11.15

中文名

台灣刺鼠

別名

刺鼠、白腹鼠、國姓鼠

科名

鼠科 白腹鼠屬

學名

Niviventer coninga

分佈

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海拔200-1500m之森林中。

生態

棲息於森林、荒地或草生地。白天找尋天然樹洞、土坑或是草窩休憩,夜晚出沒覓食。野外個體壽命可達17個月以上,每胎產2-5隻,是森林中數量龐大的家族。

特徵

  1. 頭體長約15-20公分;尾長18-23公分。
  2. 背部毛髮呈現黃褐色,且夾雜硬刺般的鋼毛;腹部有明顯白毛。
  3. 不只身體黃白界線分明,尾巴同樣呈現界線分明的上半灰黑色與下半白色。
  4. 齒式為 1.0.0.3/1.0.0.3。

補充

首圖來源:臺灣生命大百科。作者/白欽源。CC BY-NC 4.0。https://taieol.tw/muse/digi_object/447fd4cff2ac40d807c127cad89025b0#19736

老鼠,是一群數量遠超人類數倍,且廣布於世界各地的一群生物。由於老鼠與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因此在不同文化都有關於鼠的想像,且被作為食材、寵物、實驗等用途,但也因為它族群龐大且容易傳播疫病、偷食穀物、咬壞家具房舍等問題,因此被多數人認為是形象負面的生物。但其實老鼠是個超級大家族,根據台灣物種名錄,目前台灣共計有鼠類2科9屬16種,包含1種外來種及5種特有種。這當中有形象討喜做為寵物的倉鼠科;也有藏身住家、水溝,人人喊打的家鼠屬。而本期自然谷之星要介紹的,則是由不務正業外交官斯文豪(Robert Swinhoe)發現並命名的台灣特有種-外號「國姓鼠」的台灣刺鼠。

講到國姓鼠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刺鼠的學名,其種小名coninga就是以鄭成功「國姓爺」的發音為名,命名者斯文豪在新物種發表的文章中提到:「我建議以從荷蘭人手中,奪得該島(指台灣)的強大海盜首領,為這種動物命名。」但coninga發音與國姓爺略有出入,斯文豪本人也曾在後續文章中以coxinga拼寫,因此不少人認為可能是斯文豪先生的筆誤,但根據本川雅治、林良恭兩位學者考究,首次發表的原文中多次以coninga拼寫,所以應該不會是疏忽性錯誤,或許是他當下真的認為是coninga這個拼法,也因此正式學名仍維持Niviventer coninga

台灣刺鼠屬於白腹鼠屬,該屬在台灣共有2種,另一種為生活在較高海拔的高山白腹屬(Niviventer culturatus),相關文獻指出,兩物種的分佈有相當明顯的分界,棲地鮮有重疊,顯示應有相當程度的競爭互斥關係(張仕緯,2008)。它們的外型相似,都有白白的肚子,若要快速分辨可從發現的海拔初判,海拔2000公尺大致是分布的界線,但各地仍有較大差異;背部毛色是較為精準的判識方法,高山白腹鼠毛色為黑灰,台灣刺鼠則呈深褐色,且體型略小於高山白腹鼠。而台灣刺鼠之所以被稱為刺鼠,也與牠的背毛有關,其背部長有黑色硬毛,若逆毛撫摸可以感覺如同硬刺一般,估計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蛇類吞食,但只要蛇類吃對方向,那就毫無作用了。

從標本中可以發現刺鼠背上黃褐色的毛,以及間雜其中的尖刺狀毛髮,可惜這個角度無法明顯觀察白色腹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4.0)

或許你會好奇,生活在中低海拔的台灣刺鼠,會不會跑到住家裡頭呢?其實機率很低,容易在城鎮中出沒的多是家鼠屬的家鼠、溝鼠等,喜歡生活在森林中的台灣刺鼠,需要有枯落物、洞穴、灌叢等環境。但將鏡頭轉移至中低海拔森林,那麼台灣刺鼠便是鼠王中的鼠王,屬於絕對的優勢物種,不但能像精靈般在灌叢間穿梭,更有強大的爬樹功力。

台灣刺鼠主要以植物種子、芽、根莖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小型昆蟲,數量龐大的牠是森林中重要的能量轉換者,像是一些猛禽、貓頭鷹、蛇、石虎等生物都將刺鼠作為主要食物。而勤勞的刺鼠則會將植物種子搬運至不同地方儲存,有調查指出,刺鼠每天晚上都會到新的地方探險,不會在固定範圍中活動,這些四處儲存的種子不一定都會被吃掉,因此幫助植物能到更遠的地方生長繁衍,因此牠同時也扮演了物種播遷的重要媒介。看完以上介紹,是不是對於這個棲身森林,為森林提供大量能量與生機的小動物更有好感了呢!其實許多動物之所以為社會所排斥,是因為與「人類」這個物種在資源上相互競爭所導致,但其實牠們都依然對生態系有重要的作用。

架設於棲地中的自動相機,記錄到刺鼠爬到石頭上疑似在啃食葉芽的畫面。其實牠還是個爬樹高手喔!

小知識

哺乳類動物的齒式

齒式(dental formula)又稱為牙式,是生物學家描述動物牙齒排列情形的表示法。由於多數哺乳類動物都具有門齒、犬齒、前臼齒與臼齒四種牙齒,只是因應各自食性而產生數量上的變化,因此可以透過觀察骨骸的齒式,來判定該骨骸屬於哪一種動物所有,這樣的判斷方法也被用在考古當中。齒式的表示法從中間門齒數量依序填寫至最外側的臼齒,上下排分別標示,哺乳動物中有最完整牙齒數量的動物是豬,齒式為 3.1.4.3/3.1.4.3 共44顆牙齒;本文中的老鼠齒式 1.0.0.3/1.0.0.3 就缺少兩組門齒、犬齒以及前臼齒;另外還有一些動物的上下排牙齒並不一致,像是牛的齒式為 0.0.3.3/3.1.3.3 ,上排僅有前臼齒與臼齒。雜食性的人類四種牙齒都具備且上下一致,你知道要如何表示了嗎?記得連智齒一起算喔!

贊助

參考資料

文獻 本川雅治、林良恭(2009)。台灣刺鼠 Niviventer coninga (Swinhoe, 1864)種小名的演變回顧。特有生物研究,11(1):51-59。

文獻 張仕緯(2008)。「鼠」於台灣的故事-台灣鼠類多樣性漫談。自然保育季刊,62:58-66。

網站 環境資訊中心,在森林裡互相幫忙 研究發現印度苦櫧移動靠刺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