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_棕長腳蜂_TRUE

自然札記|棕長腳蜂

  • 作者 吳 佳奇
  • 日期 2020.01.09

你對於蜂的想像是什麼呢?通常我們在野外的環境,不論是學校、公園、路旁、郊區步道,我們總是可以聽見嗡嗡嗡的聲音,或者看到蜂的出現。一般人很容易聞「蜂」變色,深怕一不小心就被叮了!

民眾常常把所有的蜂統稱叫做「蜜蜂」,但其實蜂類僅是一種統稱,譬如蜜蜂屬於蜜蜂科(Apidae),虎頭蜂屬於胡蜂亞科(Vespinae),長腳蜂屬於長腳蜂亞科(Polistinae),在這個大類別裡面,蜜蜂、虎頭蜂、長腳蜂等不同分類、不同習性,在生態中的地位更是扮演著授粉、捕食或寄生等不同的生態功能。

這次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常常被誤認為是虎頭蜂,然後就被收拾掉的苦主之一──棕長腳蜂。

去年十月,辦公室外發現一陣驚擾聲,原來是台灣獼猴出沒,而更有趣的是,台灣獼猴大手一揮,便摘下窗台上的蜂窩然後大快朵頤得吃著,而旁邊還有一隻苟延殘喘的蜂,看得我們窗內的人一愣一愣的。

  
圖左:台灣獼猴正大快朵頤蜂窩,而窗戶上是這次的苦主──棕長腳蜂
圖右:被吃剩下丟在地上的蜂巢。

台灣獼猴似乎不理會我們的注視,吃完以後瀟灑離去,而同事們回頭拿起塑膠尺,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走到外頭,為這個受害者拍起照來。這隻蜂的身形很大,比例尺對比一下,體長居然超過四公分,原來這隻就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長腳蜂—棕長腳蜂。


棕長腳蜂的比例尺,整體長約5公分。

棕長腳蜂身形雖然很大,但其實是很溫馴的蜂,成蟲在冬季常可見到處飛行。棕長腳蜂主要生活在中低海拔地區,跟蜜蜂一樣是社會性昆蟲,春天的時候由蜂后建巢和哺育幼蟲,待第一批工蜂羽化後接手採集食物及哺育幼蟲的工作,讓蜂后可以繼續產卵。長腳蜂的幼蟲為肉食性,因此工蜂會獵捕環境中蝶蛾類的幼蟲,搓搓搓成肉球然後餵給幼蟲吃,實不相瞞,那搓搓搓成肉球的模樣非常可愛,而成蟲本身僅以花蜜、花粉為主。

好巧不巧,我們辦公室是個很好觀察生態的地方,外頭工具置物架上的斗笠,居然發現一個大蜂窩,就是本次的主角棕長腳蜂所建造。長腳蜂的蜂巢屬於開放的形式,我們雖然常見六角形的育嬰室一個個掛在窗外、門外,但卻是頭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六角形。


趁著晚上棕長腳蜂可能休息的時候,趕緊來做記錄。

棕長腳蜂的工蜂非常溫馴,即使我們偷偷打擾幾次想要觀察,也不曾被叮過,直到今年冬天牠們全數離巢,我們才移動斗笠拿下來好好瞧瞧這個蜂窩,棕長腳蜂的大顎發達,能刮取樹皮纖維築巢,有時也會就地取材,晾在外面的拖把、被丟棄的紙類、木製品等等,都可以成為築巢的原料之一。蜂窩的繭蓋為白色,這漂亮的蜂巢,就像是自然中厲害的建築師一樣,但這些房子只一次使用,因此常常可以在樹叢、岩壁、建築物陽台上,看見遺留下的蜂窩。

 
躲在斗笠中的長腳蜂窩,蜂夥伴們已安全離開。

  
圖左:一般長腳蜂的巢,一格長約1公分。
圖右:棕長腳蜂的巢,一格長約1.5公分。

通常說到蜂,不少人就會問說:「會不會被叮?好可怕!」但從生物機能來說,蜂用來「叮人」的工具其實是用來產卵或者狩獵使用,既然人類不能當寄主,更龐大到不可能是獵物,通常蜂類並不會想主動攻擊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被干擾了,基於自衛反應,才選擇攻擊人,因此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野外與蜂狹路相逢時,切忌不要揮舞或用手抓取,靜靜地離開以維持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降低被螫的風險。

試想一下,我們常常很希望可以解決田裡的害蟲,其實這些蜂類,就是生態平衡中的重要腳色,我們如果能夠學習著與牠們和平共處,甚至還可以藉機觀察牠們的習性。種菜的時候討厭菜蟲嗎?那快邀請長腳蜂到你家坐坐,這樣免費的抓蟲長工,讓環境更加友善。


菜園出現的棕長腳蜂。

小知識|蜂巢的種類

看到蜂窩,我們常常避而遠之,但其實蜂窩的結構非常漂亮。蜜蜂、虎頭蜂、長腳蜂的窩其實都不一樣,蜂的總類記不住沒有關係,只要看巢就可以大概分辨唷,巢口朝下,沒有外罩的單層結構就是長腳蜂,而球狀有外罩封閉式的則是虎頭蜂,除了外表看不見六角形的蜂室,內部同時為複雜的多層結構。而蜜蜂的巢跟胡蜂又不一樣,蜜蜂的巢是用蜂蠟做成,而胡蜂的巢則是用植物纖維製造的。

更多文章

自然札記|角肩椿象
專欄
自然札記|角肩椿象
2022-05-21
自然谷,座落在新竹縣芎林鄉的鹿寮坑中,這裡山勢陡峭卻不高,前人不辭辛勞開闢出耕...
渾身漆黑的果樹天敵|皺胸深山天牛
專欄
渾身漆黑的果樹天敵|皺胸深山天牛
2022-04-15
鹿寮坑為海梨柑之鄉,過往盛產橘子,現在依然有非常大面積的土地仍以種植橘子為主。...
自然札記|赤腹寄居蜘蛛
專欄
自然札記|赤腹寄居蜘蛛
2021-11-03
一般人對於蜘蛛通常都帶著一點懼怕,誇張一點的甚至看到就有想要消滅牠的念頭。而自...